什麼是24節氣?二十四節氣諺語: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挑日子》
中國歷代王朝的主要發展領域,大多在黃河流域附近。因此傳統節氣的名稱也是以該地區的氣候變遷和各種農事為基礎,產生了現存二十四節氣(24節氣)的固定法則。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序歌..
節氣的由來
傳聞二十四節氣是由神農氏所創,而有「炎帝分八節」的說法(炎帝就是神農氏)。
神農氏將一年均分為四立、二分、二至這八天,在漢朝以前,這八天是最早的節慶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日。
古人藉祭祀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詳述如下:
*四立:為四季之首,指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這四天,為每一季的第一天。
*二分:這兩天的白天和晚上時間是一樣長,分指春分和秋分。
*二至:白天最長的為夏至,晚上最長的為冬至。
從八節再擴充演化,到了兩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全部抵定。《淮南子.時則訓》中的二十四節氣與今完全相同,歷經兩千多年一直流傳至今,到現在與民眾的生活仍密不可分,各種生活層面的延伸和運用非常廣。
何謂二十四節氣?
每個月都有兩個節氣,從立春起首,排奇數的節氣稱為「節氣」,簡稱「節」;排偶數的節氣稱為「中氣」,簡稱「氣」,因此合而為一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制定對人民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讓各行各業的百姓可以按照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輪替來產生最有效率的安排,節氣劃分的起訖日期,其實就是現在很流行的太陽星座,只是一般人不懂天文因而不明白,即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不過,因為傳統節氣的解讀方法是以中原地區(黃河流域)的氣候和農事為基礎,而臺灣的經緯度和中原地區的經緯度有些許差異,所以在臺灣參考農民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時,應該要考量臺灣本島的實際情況。亦即在不同的地區,經緯度不同,冷、暖、濕、燥等等的物候必然有異,所以節氣的劃分雖然全世界都一樣,但在每一區域應該有一區域的解讀方法。
比方說,節氣中的「小雪」、「大雪」,處於亞熱帶區的臺灣,除了高山之外,其他地方不會下雪,但仍可以知道哪個節氣前後應該會最寒冷,所以依然有參考的價值。
春
*立春:春季開始。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這一天代表春天的開始,承接上個冬季的結束,開啟新一輪的四季更替,因此自古非常重視這一天。
(立春)二十四節諺語:
○「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在春天的時候若有霧出現,就會有艷陽高照的好天氣;夏天若有霧,就會降下豪雨造成水災。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過了立春以後,天氣就會一天比一天暖和了!
*四立的祭祀活動
在古代,最先制定出的「四立」的那幾天,通常會有特殊的祭祀活動,足以顯示出老祖宗對節氣的重視:
立春:天子需要齋戒沐浴,並且率領百官在東郊舉行春祭,除了象徵迎春之外,也勸戒百姓勤勞耕種。
立夏:這一天國家會在南郊舉行祭拜的儀式。民間認為立夏是諸神用來記錄人間是非罪過的日子,因此立夏日不要動用任何刑法,甚至連打罵小孩也要避免。
立秋:皇帝和百官到西郊迎秋,下令開始操兵演練;又因為秋天是肅殺的季節,刑罰處決也多在此季舉行。
立冬:在北郊舉行祭祀,並且處理一年各官員百姓的賞罰撫恤。
*雨水:春雨綿綿。
這個時候會吹起溫暖的徐徐東風,導致冰雪漸漸的開始溶化,進而使得空氣變得濕潤,並且開始下起雨來。雨水變多有助於滋潤大地,而土壤在經過冬天的休養之後,可以讓農作物順利栽種發育。
(雨水)二十四節諺語:
○「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雨水」這一天若下雨,代表今年氣候正常,農夫不用非常費力的工作,也可以有豐收的一年。
○「雨水,海水較冷鬼」:「雨水」雖然已經是春天了,但是溫度依然很低,尤其海水會比氣溫更低,提醒人們要小心安全,不要輕易下海玩水。
*驚蟄:蟲類冬眠驚醒。
春雷響動,驚動蟄伏在地底下的冬眠生物,牠們將出土活動。到了這個時候,冬天潛藏的寒氣逐漸消逝,氣溫上升,萬物將開始生機蓬勃。
(驚蟄)二十四節諺語:
○「未驚蟄打雷,會四十九日烏」:如果在驚蟄日前就打起雷,那麼之後連續四十九天都會下雨。
○「二月初二彈雷,稻仔卡重過秤錘」:如果這時候打雷,表示今年風調雨順,稻穗還會比秤錘重!
*春分: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平分。
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相等,所以古代曾稱春分、秋分為晝夜分。過了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會漸漸比夜晚長。
(春分)二十四節諺語: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春分這一天如果下雨,表示秋季會豐收。這時就可以同時種麥子和稻米,因為今年秋天會有好收穫!
○「春分有雨病人稀,五榖稻作處處宜」:春分時如果下雨,人們就會注意天氣的變化,提前增添衣物減少感冒發生。農作也會因為有雨水的滋潤,更容易生長。
*清明:春暖花開,景色清明。
萬物明潔清朗,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因此稱為清明。此節氣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祖掃墓,表達中國傳統慎終追遠、敬懷祖先的文化精神,直到現在,清明仍是中國四大節慶之一。
(清明)二十四節諺語:
○「雨淋墓頭紙,日曝穀雨田」:如果清明的時候下雨,穀雨那天就會天氣晴朗。
○「清明晴魚高上坪,清明雨魚埤下死」:清明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日後雨水就會多,魚群可以繁殖順利;相反的話,則可能會發生乾旱、溪河乾涸,導致魚群死亡。
*榖雨:農民佈穀後望雨。
雨生百穀的意思是指當雨水增多,就可以使百榖順利滋長。在此之前,農夫已經播種入土,因此適當的雨水正可以幫助作物成長,所以說,這個名稱蘊含著有雨孕育出五穀作物的希望。
(榖雨)二十四節諺語:
○「榖雨相逢初一頭,只憂人民疾病愁」:如果榖雨時節剛好落在農曆月初這一天,在那一年將會有較多的疾病流行。
○「穀雨,鳥隻做母」:在這段時間,是鳥禽類的交配時節,許多雌鳥在此時都孕育了下一代。
夏
*立夏:夏季開始。
夏天開始,萬物隨著溫暖的氣候而生長。這天過後,天氣漸熱,春天播種的作物也慢慢長大。
(立夏)二十四節諺語:
○「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如果立夏這一天吹東風的話,今年就會少下雨,可能會發生乾旱,池塘的水都乾了,農夫們可就要煩惱了。
○「立夏,補老父」:這一天應該要孝敬長輩,讓老人家好好補一下身體。
*小滿:稻穀行將結實。
「小」表示還不完全,「滿」指籽粒飽滿,春季作物這時開始漸趨飽滿而未熟。過了小滿之後,即將迎接成熟的作物,因此象徵農忙的時節即將來臨。
(小滿)二十四節諺語:
○「罩茫罩不開,戴笠仔披棕簑」:這個時節如果早上起霧,就表示今天會下雨。
○「小滿雨水相趕」:小滿適逢梅雨季節,是天天都溼答答的雨季。
*芒種:稻穀成穗。
此時是秋季作物播種、春季作物收割最繁忙的時節。芒種代表的意思有兩層:一是有芒作物如大麥、小麥已經結實可以採收;另一是有芒作物像是黍、稷可以播種了。
(芒種)二十四節諺語: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芒種亦梅雨季節,雨會從芒種下到五月。
○「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此時正是芒果熟成落蒂時,享用芒果的時節到了。
▾防患於未然【一年五補四季養生法】中醫、西醫、食補..《挑日子》
*夏至: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
這一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中午時,太陽距離地面在天空最高處,日影最短,古代又稱為「日北至」或「長日至」。夏至代表事物到達最成熟的階段。
(夏至)二十四節諺語:
○「夏至,風颱(颱風)就出世」:這時要從梅雨季節過渡到颱風季節。
○「夏至,種籽齊去」:夏至前後,收割完第一期的稻作後,臺灣中南部第二期農作物的種籽,已經可以播種下土了。
*小暑:氣候稍熱。
「暑」是炎熱,此時天氣已經感受到熱氣,從立夏開始爬升的溫度,到此時已經可以明顯感受,但是還尚未到達最熱的時候。
(小暑)二十四節諺語: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如果小暑時節吹東風、大暑時節傍晚紅霞滿天,就是颱風來臨的前兆。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過了小暑,天氣就會一天比一天熱。指暑季真正的來臨。
*大暑:氣候酷暑。
這時炎熱程度更勝於小暑,到達最高峰。
(大暑)二十四節諺語:
○「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大暑這一天如果不熱,表示氣候不順,今年要嚴防水災或風災的發生。
○「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酷熱的天氣,讓大家都懶洋洋的,連飯都不想煮。
秋
*立秋:秋季開始。
陰冷的空氣降臨,代表秋天開始,作物快成熟了。但是此時的冷空氣只是降低夏季的熱氣而已,溫暖悶熱的天氣還會一直持續到過了處暑之後,才會有明顯的轉涼。立秋之後因為對流雲層減少,降雨不多,有時反而會造成溫度飆升,因此立秋之後的炎熱天氣,被稱為「秋老虎」。
(立秋)二十四節諺語:
○「立秋無雨最堪憂,萬物從來只半收」:農民最煩惱立秋不下雨可能導致歉收。
○「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如果立秋這一天是在農曆六月,則漁民的作業期會較早結束;如果立秋在七月,則天氣會持續穩定,今年的捕魚季節就會比較長,漁民因而可以賺飽荷包。
*處暑:暑氣漸消。
「處」是住的意思,暑氣將退藏到休息的住處,表示暑氣到此為止。因此炎熱的天氣會開始減少,但是仍然會有「秋老虎」發威的時候。
(處暑)二十四節諺語:
○「一雷破九颱」:處暑時節颱風最多,老一輩的人認為只要打雷就不會有颱風,所以說打雷一聲可以趕走九個颱風。
○「處暑,會曝死老鼠」:這時節的天氣仍非常炎熱,一點都沒有秋天的涼意,酷熱的天氣甚至會把老鼠曬死。
*白露:夜涼,水氣凝結成露。
到了白露這個時節,陰氣會開始逐漸加重,而清晨的露水也會愈來愈多。當地面上的水氣凝結出白色的水滴,就表示天氣開始轉涼了─炎熱的夏季已經過去了,迎接真正涼爽的秋天。
(白露)二十四節諺語:
○「白露大落大白」:如果在這時下雨,稻作會受到破壞而生出白穗,影響收成。
○「白露水,卡毒鬼」:老一輩的人認為白露時降下的雨水是有毒的。
*秋分: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平分。
秋季九十天的中間,這一天晝夜相等,同春分一樣,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過了秋分這一天,夜晚的長度就會漸漸比白天長了。
(秋分)二十四節諺語:
○「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秋高氣爽收穫好時節,家家歌唱慶祝好收成。
○「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在秋分時很怕下雷雨,因為一旦雷電多,就會影響收成,米價上漲。
*寒露:夜露寒意沁心。
水露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由於氣溫變冷,使水氣聚積凝結成露水。此時已進入深秋的時節,萬物蕭瑟。
(寒露)二十四節諺語:
○「九月颱,無人知」:雖然此時已經不是颱風季節,但有時颱風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來臨,所以要小心謹慎。
○「九月九,風吹滿天哮」:此時風大,適合放風箏。
*霜降:露結成霜。
此時大陸長江以北的溫度漸冷,夜晚的露水凝結成薄霜,稱為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諺語:
○「霜降,風颱跑去藏」:進入霜降之後,颱風就已經躲了起來,不會再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霜降豆,寒露麥」:這時節適合種植花生等豆類科植物。
冬
*立冬:冬季開始。
「冬」是﹁終了﹂之意,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並從這天起代表冬天開始。作物收成結束之後,人們一整年的繁忙也將在這個節氣進入休養的階段,民間因此而有「補冬」的習慣。
(立冬)二十四節諺語: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立冬時期正值收成季節,放飼的雞或野生鳥群有不虞匱乏的穀物可吃,所以啼聲不絕。
○「補冬補嘴空」:一般認為立冬要進補,通常是吃麻油雞或四物、八珍等藥膳。
*小雪:氣候寒冷,逐漸降雪。
此時大陸北方天空會聚積雲層,開始降雪,但還不多。
(小雪)二十四節諺語: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而這個節令的豆仔魚會長得相當肥美。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不夠冷,那麼冷天就會往後延遲,到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不會溫暖了。
○「小雪小到」:在小雪前後,第一批的小烏魚群會剛好到臺灣海峽。
*大雪:大雪紛飛。
此時大陸北方溫度普遍降到零度以下,雪量由小增大,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大雪)二十四節諺語:
○「頂初三下十八,早潮晏退」:海潮在農曆十一月初三與十八日有提早滿潮而較晚退潮的現象。因此,提醒從事沿海活動的人要特別注意安全。
○「大雪大到」:到了大雪,烏魚群便會大量的通過臺灣海峽。
*冬至: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中午時,太陽在距離地面天空最低處,日影最長,古代又稱「日南至」或「短日至」。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不亞於過年,因此人們會團圓相聚,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象徵年齡又多了一歲。
(冬至)二十四節諺語: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這天夜最長,過了以後白天會逐漸增長,對古代的觀察家來說,形同一個重要的關鍵,所以才說吃了湯圓就算是長了一歲。
○「冬至烏,過年酥」:冬至若下雨,則過年的時候可能會放晴。
*小寒:氣候稍寒。
這個節氣過後,一直到大寒前後約三十天,會是十二月中最冷的一個月。冷氣積久而逐漸感受到寒氣,但此時的天氣還不是最冷的,所以稱小寒。
(小寒)二十四節諺語:
○「十二月雷,不免用豬槌」:如果十二月出現打雷,那麼隔年就會爆發豬瘟,導致豬隻的大量死亡,也就不必使用豬槌來宰豬了(豬槌是以前宰殺豬隻前用來擊昏豬隻的槌子)。
○「小寒大冷人馬安」:小寒時天氣普遍寒冷,故人和牲畜較不會受瘟疫、病菌感染。
*大寒:氣候嚴寒。
過小寒十五日後,寒氣到達頂點,就是最冷的時候。
(大寒)二十四節諺語: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如果大寒不夠冷,人和牲畜來年就較容易染病。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長期對天文、氣象、萬物進行觀測探索和歸納的結果,實際上就是太陽對中原地區整年度的方位角變化,對農事耕作有相當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幾千年以來一直到現在,仍深受農民的重視。
(編取自 挑日子!結婚、搬家、開市、生小孩你應該懂的農民曆常識:好命、好運、好風水,一本搞懂,一生受用! 一書 /本文經 柿子文化 授權刊載)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