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好好先生的特徵有..

評分: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 (5.00 星 / 1 人)


有求必應,拒絕別人難為情!樂於助人,只要有人向他尋求幫助,他便放下手裡的一切工作,全力以赴去幫助別人。有求必應,是「討好型人格」也就是人們口說的好好先生的典型表現之一..

郭冬臨演過的小品《有事您說話》中的主人公郭子,就是這樣一位「有求必應」型的老好人。「有事您說話」是郭子的口頭禪,不管是誰有事找他幫忙,他都毫不猶豫一口答應,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不管自己得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小到幫老陳扛大白菜到六樓,大到自己貼錢幫同事買臥鋪票。而為了買到別人的臥鋪票,他甚至不惜在大冬天抱著鋪蓋卷在車站過夜、排隊,凍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可當同事提出再買幾張票的時候,他依然胸口一拍應承下來,轉身再抱著行李捲出門…

有人可能會說,待人熱情、熱心助人,不是一種美德嗎?我必須說,這和我們在這裡討論的「討好型人格」(好好先生)的待人熱情、樂於助人是兩個全然不同的概念。其間的區別在於:

■是否具有理智與原則?

有的人能夠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能力,量力而行地助人;而「討好型」卻是成癮般,無底線、無原則地一切以他人的需求為重心,完全忽視自己的現實情況和感受,甚至為了幫別人做事,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好比郭子,明明能力有限,答應替別人買臥鋪票根本就是為難自己,但就算明知道會受苦,他還是豁出去幫別人做好這件事。結果自己受凍感冒,鼻涕眼淚流不停,被人戲稱「一夜風流」,可謂狼狽不堪。

■也許我們都還有其他的選擇?

前者是在自己有意願幫助別人的時候,才伸手相助;而後者是有求必應,儘管內心很多時候是不情願的,甚至是牴觸的,但說不出拒絕的話,強撐著照單全收。

■是純粹為了讓人方便,還是想獲得好感?

有些人幫忙純粹是出於想給人方便,然而好好先生卻是帶著「討好心理」,以犧牲付出來換取他人對自己的喜歡、認可或者回報,而竭盡全力助人的。

待人熱情、樂於助人,當然很好,但過了頭的熱情和助人,陷入「討好」的泥沼,就不好了。分清正常的樂於助人和非正常的「討好型助人」(好好先生)之後,我們再來進一步總結這不懂拒絕的有求必應心理的非理性特點—

■別人有求於我,是看得起我

我必須把事情做好,讓別人認同我的能力和價值。如果我拒絕了,別人則會看輕我,不喜歡我。前述所提的郭子就具有這樣的特點,不計成本、毫無怨言地去幫助別人,為的就是在別人眼裡營造一個能幹的形象,獲得價值感和存在感。

■我若拒絕,對方會討厭我

為了讓別人滿意,讓別人喜歡自己,就只能虧待自己。舉個例子來說,友人的女兒在畢業後工作不到半年,某次忍不住向我抱怨工作真的太累了、太壓抑……在一番交談後,我很快就看出她很累、很壓抑的真正原因—無休止地幫別人做著各種瑣事。

一下幫A同事整理工作日誌,一下幫B同事列印資料……更糟糕的是,因為她的「善良助人」,因此經常有同事在週末時,請她來替自己加班,而這位女孩竟然多次為了幫別人加班,推掉自己原先安排好的行程。

她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疲於奔命,可靜下心來想一想,真正值得她付出的事情,卻少之又少。她總是花費力氣在做不該是她做的事情,雖然也想拒絕,但是每次都說不出「不」。只因為她不想別人因此不喜歡自己。

■拒絕別人,是自私的表現

「若給別人留下自私的印象,做人豈不是很失敗?」因此,討好者總選擇像聖人一樣無私地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即便精疲力竭,但稍有猶豫,心裡就會自責,生出愧疚之意。

在這種邏輯思維的推動下,助人者就如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不受自己控制地、習慣性地去「討好」那些找他做事的人。我接待過一個女孩子,她說,每次她拒絕別人後,看著別人失望地轉身離開,她就開始自責該那麼狠心拒絕,讓別人不開心嗎?事情雖然很難,但也不是辦不到,她開始自責,讓自己苦點,能換來別人開心,也是值得的。於是,在經過短時間的掙扎後,她終於「繳械」,站起來追過去,對人家說:「我來幫你。」

因為存在著此類種種錯誤的理念和邏輯,老好人們被牢牢困在「討好型人格」的陷阱裡。他們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卻忽略了自我的存在。

不過,也別因為讀了上述的文字,過於擔心自己成為一味討好別人的老好人,遠離熱心助人。在有所疑慮之前,不妨問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是不是所有請求,都不加選擇地答應?
是不是在想說「不」的時候,卻說了「好」?
是不是非常渴望得到所有人的讚賞和喜歡?
是不是總覺得不幫別人心裡就過不去?

如果以上的回答都是「是」,那麼請你調整一下自己,阻止自己滑向「討好型人格」。只要不過度,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做好自己的同時,適時幫助別人,何嘗不是一件能讓別人快樂,自己也開心的事呢?

「好好先生」是多種矛盾心理孕育的產物!

究竟該如何來鑒定自己,是不是屬於「討好型人格」(好好先生)呢?我們不妨試著從分析「老好人」這個群體的心理特點入手,再深入瞭解一下「討好型人格」的內在特徵。

好好先生(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善良

「討好型人格」的人無一不與人為善。他們對誰都帶著善意,因為善良,特別在意別人的情緒,見不得別人不高興;因為善良,對別人有求必應,說不出拒絕的話;因為善良,對衝突和競爭採取避讓的方式,與世無爭;因為善良,不輕易造成別人的困擾;因為善良,總順著別人的意思說話辦事……而且,他們的善良常常是無邊界的,是「氾濫的」,善良到完全忽略自己,甚至不惜犧牲自我,只大公無私地替別人著想。

比如《芳華》中的劉峰,自己拿命掙來的上大學的機會,看到別人也需要,出於善良之心,就拱手把這個機會送給了別人。用「委己愛人」四個字來形容討好者的善良,再恰當不過。

好好先生(討好型人格)的特徵 :敏感

敏感也是「討好型人格」普遍具有的心理。他們對別人的內心體察能力遠遠超越常人,總能敏銳地察覺出,或者自認為察覺出別人內心的想法、情緒的細微變化等。有一次我跟一位高敏感的女孩通電話,正常說話間,我眼睛瞄到我女兒犯睏了,條件反射下,我下一句話立刻調降了一點點音調,但隨即又恢復正常分貝。這細微的異樣,我自己都沒察覺到,可電話那邊女孩馬上說:「您是不是不方便說話?不然我們改日再談?」我說:「沒有不方便啊。」她說:「我聽您剛才的聲音忽然小了一些,是不是身邊有人休息,或者您在開會?」我不由得在心裡打了一個驚嘆號。

好好先生(討好型人格)的特徵 :脆弱

討好者內心往往很脆弱,缺乏安全感、存在感和價值感,於是他們外求於人,希望從外界對自己的認可中獲得這些。所以,抱著討好的心,努力樹立自己完美的形象。可因為內心的脆弱,他們常常陷入患得患失、焦慮不安的情緒中,擔心被別人拒絕,不敢拒絕別人;害怕和人發生衝突,破壞自己老好人的形象,害怕別人因為自己不高興,對自己評價降低等。「討好」的傾向便在這種種負面情緒中越來越嚴重。

好好先生(討好型人格)的特徵 :自卑

很大部分的討好者深受自卑心理的控制,因為自卑,潛意識裡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所以沒有勇氣表達自己不同於別人的觀點,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也不願意被人注意,所以唯唯諾諾,什麼都是「可以啊」、「我都好」,盡可能迎合、順從別人的想法。這一心理對討好型人格的促成作用,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有專門具體的分析,在這裡就點到為止。

好好先生(討好型人格)的特徵 :自責

討好者太容易自我批評,常常自責,愧疚。只要出現不如意,無論事情跟自己有關無關,都覺得是自己的錯。他們頭腦中固有的觀念是:如果我能做得好一點,就不會這樣。和那些出了事本能地把責任往外推的人相反,他們很自然地往自己身上攬。就算別人因為八百里外的人生氣不高興,他也會覺得是他哪裡不對,讓對方生氣了。

實際上,每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其獨特性決定了人格的千差萬別。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具有不同於別人的人格。具體到「討好型人格」這一特定人格,在每個人的身上,表現出的行事風格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和其中某一點吻合,有的人集中了很多特點。記得有一個女孩子,在詳盡瞭解了討好型人格的種種表現後,驚呼:「幾乎每條都在說我!」還有的人就像一個矛盾綜合體,有時候十分迎合別人,有時候又會堅持己見。

(編取自 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挖空心思忍讓、強顏歡笑配合; 「討好型人格」:討好世界多年,終於面目全非! 一書 /作者:黃志堅 /方舟文化 /本文經 博客來 授權刊載)

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挖空心思忍讓、強顏歡笑配合; 「討好型人格」:討好世界多年,終於面目全非! 一書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5.00 星 / 1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