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氣的人是怎麼回事?很久很久以前..你聽過「內在父母」嗎
愛生氣的人是怎麼回事?!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特別愛生氣的人,他們有的是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暴跳如雷,生別人的氣;有的則愛跟自己生氣,關起門來折磨自己。本質上這兩種人都是在跟自己生氣,暢銷書《給習慣逃避的你》接著說..
只不過能把氣撒出來,發洩在別人身上的,使用的是外歸因;氣撒不出來,轉而發洩到自己身上的,使用的是內歸因。
生氣是一種攻擊行為,是當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時做出的懲罰,這種懲罰有時指向別人,有時指向自己。
有個名詞叫「氣大傷身」,生氣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那麼一個人如何做才能改掉愛生氣的毛病呢?另外,當別人把怒火發洩到我們身上時,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成為別人暴怒的犧牲品呢?
我們需要了解愛生氣背後的心理機制。一個人之所以愛生氣,常常是因為他有一個過於強大的超我。
所謂超我,就是指我們人格中的理想自我,由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組成,是人格的高層領袖。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是我們行為和意識的內在監督者和審判者。
那些愛跟自己生氣的人,往往是因為其人格結構中的超我很強大,所以經常會出現自己的所作所為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情況。於是超我就開始發揮作用,對自己展開嚴厲的批判和懲罰,個體就會對自己嚴重不滿意,進而產生內疚、自責等情緒。
所以,跟自己生氣,其實是一個人在現實和理想產生差距時做出的補償行為。個體藉由這種補償行為完成對自己的懲罰,讓自己的超我得以滿意。這就解釋了每當我們在生活中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或者搞砸了一件事時,我們就會跟自己生氣的原因。此時,我們可以藉此讓超我忘掉或者不再關注那件不好的事。
通常愛跟自己生氣的人一般都有一對很嚴厲的父母,所以他們在年幼人格形成時內心有一個強大的超我。再加上他們的父母大多也是愛跟自己生氣的人,所以他們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學到父母的行為模式,從而完全意識不到這種「跟自己生氣」的反應有什麼問題。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時,才會有所覺察和反思。
嚴厲的、追求完美的超我,正是我們「內在父母」特徵的體現。所謂「內在父母」,就是指幼時將父母的要求、規則和教訓,內化變成自我人格的一部分,從而實現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的超我。我們對自己嚴格要求,實際上反映的是父母的聲音。
所以當我們在跟自己生氣時,其實是我們的「內在父母」在跟我們自己生氣,它表達的其實是早年我們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我們長大後,就會自動形成一個「內在父母」,以替代現實中的父母,繼續對我們實施早年的行為。
導致一個人愛生氣的原因,還可能是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是指一個人在嬰兒時期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的狀態。一般情況下,隨著個人心理的成長,全能自戀心理會漸漸消失。一個人由全能狀態轉變為部分全能狀態,也就是逐漸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知道自己的邊界。
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全能自戀的部分沒有被健康的現實自戀所取代,其在生活中的表現就是:一旦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暴怒。
這是一種自戀性暴怒,其背後是一種「我可以掌控一切」、「我可以為所欲為」的全能自戀心理,本質上還是對理想自我的執著。自戀性暴怒之人可怕的地方在於,他們在受挫時經常使用外歸因,即把怒氣往外發。其實這也是一種維護自身全能自戀的防衛機制 ──把問題歸結到別人身上,透過懲罰別人避免自己的全能自戀心理受到威脅。這可以理解為一種自我欺騙策略,其本質是心理不夠成熟。
有趣的一點是,自戀性暴怒的人容易欺軟怕硬,他們在發洩自己的怒火時,往往會選擇那些讓他們覺得安全的人。這時候,承受他怒氣的人一定不要被他的怒氣鎮住,因為你一旦認同了對方的這種攻擊行為,就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當你面對一個習慣性暴怒的人時,務必看清他背後的心理機制,他暴怒的原因不在於你,而在於他自身的癥結。
對待一個習慣性暴怒的人,你要做到視若無睹。久而久之,如果他的攻擊性投射攻不破你,他自己就會洩氣。因為當你不做反應的時候,他的憤怒就成了獨角戲,最終他只好乖乖將怒氣收回。
當然,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喜歡對人發火或者總愛跟自己生氣的人,就一定要有意地增加對自己的覺察。佛學中有一個術語叫「我執」,指的是一個人非要讓外界按照自己的標準來。破除「我執」的過程,就是一個人了解真實自我和世界的過程。
只有對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你才能真正擺脫「愛生氣」的困擾。
剩下的就自己去看書囉~《給習慣逃避的你》這本書推薦給你。
博客來連結(79折)
《金石堂》連結(79折)
(編取自 給習慣逃避的你:心理諮商師告訴你,每個逃避行為的背後,都有需要被關心的理由 一書 /作者:李國翠 /本文經 高寶書版 授權刊載)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