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做夢?夢的功用在於喚起「」!日常的夢境含意..《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評分: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 (5.00 星 / 1 人)


人為何會做夢?!大約在二十五年前,我開始試圖探索做夢的意義,於是碰到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我發現,夢境和清醒的生活並非截然對立,當事人在兩者的行動、表現與步調是一致的。暢銷書《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繼續說到..

在白天,我們全神貫注地努力追求優越感,其實在夜晚我們仍舊會想著同樣的問題。每個人都會透過夢中的行動去完成一項任務,也在追求某方面的優越感。因此夢必定是生活習性的產物,甚至能讓人建立並鞏固生活習性。

人為何會做夢?夢的功用在於喚起感覺

接下來的討論,有助於我們馬上釐清做夢的目的。通常我們早上醒來之後,都會忘記做了什麼夢,忘得一乾二淨。但這是真的嗎?什麼都沒有留下?其實還是有,那就是夢境所喚起的感覺。雖然我們忘了夢中的景象,也不知道它們的含意,但還留下感覺,而做夢的目的就在其中。因此,夢境就是用來挑起感覺的工具,而做夢就是為了產生那些感覺

個人所產生的感覺必定與他的生活習性一脈相承。夢中和日間的思緒沒有絕對的差別和森嚴的分野。簡單來說,在夢中,心靈會切掉許多跟現實的連結,但還是保留了一些。畢竟在入睡時,我們還和現實有連結,還在煩惱一些問題,睡眠品質也會受影響。

在睡眠過程中,我們還是能調整姿勢,以防從床上摔下來,這事實表明,那時我們與現實的連結還存在。

就算在嘈雜的環境下入睡,只要身邊的嬰兒發出輕微的動靜,母親也會警醒過來。

由此可知,在睡夢中我們還是可以保持和外在世界的連結。不過,雖然那時感官知覺還在,但已弱化許多,與現實的連結也減少了。做夢時我們都是獨自一人,社會各方面的要求就不再那麼急切而逼人,心靈就不會受到刺激而必須趕緊去應對周邊的情況。

睡前若能擺脫緊張的感覺,或有十足把握能解決某問題,睡眠品質就不會受到影響。對於寧靜又安穩的睡眠來說,唯一的干擾因素就是做夢。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有些問題棘手又難解、現實壓力很大,在睡覺之際還會煩惱時,我們才會做夢。夢的任務就是重現白天困擾我們的問題,並提供解決辦法。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心靈在睡夢中如何向問題發動進攻。

逃避現實的人做夢的頻率也高在夢中,既然我們不用處理現實的細節,問題也簡化許多,就不需要大費周章地找出解決辦法。做夢就是為了保留並強化自己的生活習性,並喚起與之對應的情感。不過,為什麼生活習性需要支援呢?它會遭受哪種類型攻擊?可想而知,那一定是跟現實和常識有關。所以我們得出一則有趣的知見:人一碰到問題,又不願意依常識的方法去解決,那就有可能透過夢境所喚起的情感來強化自己的立場

初看上去,這一點與我們清醒時的狀態互相矛盾,其實並不會。在清醒時,人也會同樣的方式來激發自我肯定的感覺。許多人遇到困難時,並不願意用常識去應對,只想沿用舊有的生活習性,那麼就會動用一切手段來證明它們既合理又有用。比如說,有人的目標是輕鬆賺錢,既無需下苦功,也不必為他人所有付出,那麼賭博的確是個辦法。

他明知道很多人因此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但依然只想著要輕鬆發大財。他會怎麼做?

他會不時想著金錢的美妙之處,幻想著用投機手段賺大錢,接著買名車,過著揮金如土、人人都欽羨的奢華生活。這些想像喚起相關的感覺,並推著他往前走。於是他拋下常識、走進賭場。在日常生活中,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我們埋頭工作時,身邊的人說有一齣戲非常好看,我們就會有種衝動,想馬上跑到戲院去。

戀愛中的人也一樣,他會為自己的未來勾勒一幅藍圖,假如感情很順遂,那些畫面便會美好而迷人。有時悲觀的情緒湧上心頭,他便會想起愁雲慘澹的情況。也就是說,他的感覺被喚起了,因此,平常只要觀察某人喚起的感覺,就能判斷出他是怎樣的人。

但是,若夢醒後除了感覺什麼也沒有留下,那又如何影響日常的思維?既然夢境違反常識,那我們大可認為,不想被感覺欺騙、秉持科學態度做事的人,應該不大會做夢、甚至都一覺到天亮。相反地,老是背離常識的人,就是不願意採用正常、有效手段來解決問題。常識是合作精神的象徵,沒有培養團隊感的人總是討厭理性思考,也更常做夢。他們總想證明自己的生活習性既合理又管用,但又不斷避開現實的挑戰。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一旦人不想修正自己的生活習性,又得面對當前的問題,那他就會在兩者間架設一座虛幻的橋樑,那就是夢境

生活習性會左右夢的發展,它總是能召喚出當事人所需要的情感。在生活中不會出現的表現、言行和特徵,也不會在夢中出現。不管是否在夢中,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都一樣,而夢只是用來支持並強化生活習性。

如果以上的結論正確,那麼我們對於夢便有更新、更重要的理解。在夢中,我們都是在欺騙自己,都是在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夢的唯一功用是激發情緒。好讓我們應對現實境況。我們在夢中所展現的人格和日常生活都一樣,彷彿在心靈的工坊裡醞釀情感,以供白天使用。因此,從夢的建構過程以及當中出現的手段,就能看出人如何進行自我欺騙。

那要如何分析呢?首先,我們會看到當事人挑出某些特定的畫面、事件和事態。我們先前提過這種挑選過程:回首往事時,我們會在心裡製作成回憶錄。而這些選擇是有意義的。我們從記憶庫挑選出來的事件,都是用來滿足自己想追求的優越感。這些目標左右了我們的記憶。同樣地,在建構夢境時,我們以同樣的方式來挑選事件,除了要符合生活習性,也要呈現出面對困難時既有的態度。生活習性與當前困境的關係,便會影響這個挑選的過程。在夢中,我們依然固著於生活習性。遇到困難時,我們理性的一面會召喚常識,但卻擺脫不了生活習性。

日常的夢境含意

夢難以被理解,原因就在於它會愚弄我們,讓我們迷醉。理解它的運作機制後,我們就不會再上當,內心就不會再掀起感覺或情緒的波瀾。我們寧可用常識來面對生活,而不會聽從夢的驅使。一旦理解夢的目的,我們就不會再被愚弄。

夢是連接現實問題和生活習性的橋樑;然而生活習性不需要再強化,它應該更貼近現實。夢有成千上萬種,全都在透露出,面對具體情況時要再強化的生活習性。因此,夢的解讀因人而異,不可能用現成的公式來理解當中的象徵或隱喻。夢是基於生活習性的創造活動,包括個體對於特定處境的獨有見解。下面我會簡要介紹一些較為典型的夢,它們不是從實際經驗得出的黃金法則,只是要幫助讀者理解夢及其意義。

很多人都夢到自己在空中飛行。要理解這樣的夢(以及其他的夢),關鍵在於它所引起的感覺。夢見自己飛行,給人帶來愉快、充滿勇氣的氣氛,心情從低落變成了高昂。

心靈把克服困難、追求優越感想像成簡單的任務,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當事人非常勇敢,目光超前、躊躇滿志,在睡夢中都不會忘記自己的雄心壯志。他在夢中暗自思考:「我是否該繼續奮鬥?」答案是:「前進的路上沒有障礙。」大家也都做過從高空墜落的夢。這充分顯示出,心靈裝滿了自我保護的意識,以及對失敗的恐懼,但不太願意去努力克服困難。

這很容易理解,只要想一想教養孩子的傳統方式就夠了。我們總是警告他們要小心、要多加防備。孩子不斷聽到這樣的訓誡:「別爬到椅子上去!把剪刀放下!離火遠一點!」他們身邊總是環繞著虛構的危險情況。當然,這些危險確實存在,但嚇唬孩子無助於讓他學會應對方法。

有人經常夢見自己癱瘓,或沒有趕上火車,其意思就是:「看來我不需要介入,問題就能自然解決,真令人高興。我得繞道而行,一定要遲到,這樣就不必面對問題。火車開走了才到車站就好。」很多人還會夢見考試;他們大為驚訝,年紀很大了還要參加考試,而且那些科目多年前就已經考過了。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夢的含義是:「你還沒有準備好要應對眼前的問題。」另一種意思是:「你以前能通過考試,而眼前的難關也不成問題。」

每一個象徵對不同個體的含義都不同。對於一個具體的夢,我們應該研究它所帶來的情緒,以及它與當事人生活習性的關聯。

接下來就自己去看書嘍~《 自卑與超越:陪你走過生命幽谷、啟發動能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推薦給您

博客來79折優惠

金石堂79折

(編取自 自卑與超越 一書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本文經 時報出版 授權刊載)

自卑與超越:陪你走過生命幽谷、啟發動能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一書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5.00 星 / 1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