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人生五大問題》
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嗎?! 一千個男人或一千個女人中,是否有一個是你真正的朋友呢?我們且來辨別兩種情形:女人和女人的友誼,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友誼…《人生五大問題》取自法國傳紀文學大師 安德烈.莫洛亞 的五篇演講稿,主題牽涉愛情、教養、友情、社會、幸福五大領域。除了尖銳的提問以及透澈的洞見,更少不了文學大師的絕妙好詞。書中接著說到..
女人和女人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稍加觀察便可輕易證明。但注意一點,年輕女性的友誼帶著許多強烈的情緒,年輕男性的友誼則比較平穩。女性通常是為了對抗共同的敵人,或是有祕密的協定,才結為好友。敵人有很多種類型,往往是彼此的家人,或是其他的女性。她們也會把所有男性當作敵對的異族,所以要聯合全體女性去一起對付。這種互助、共同對抗敵人的行為,應該是因為女性身體比較弱小,也因為長久以來被社會過度約束。十九世紀時,少女內心中最真切的想法,在家裡一點也不能說,所以她需要知己。巴爾札克的《兩個新嫁娘》便是一例。
如果婚姻生活很美滿,女性就會暫時跟閨密切斷關係,甚至不再聯絡。兩種同等強烈的情感不能同時存在。如果婚姻失敗,閨密就有機會重新擔任她的角色。她們又能再次一同對抗敵人了,這次的對象不是家人,而是丈夫了。不少女性會組成聯盟,終生投入反抗男性的運動。
這種盟友關係很堅固,除非她們得爭奪同一個男子。眼見閨密和自己愛戀的男子過著幸福的生活,能夠忍受、毫無妄念的人,通常有偉大的精神,對於自己的幸福也有自信。有些女子,因為意志力較為低弱,一看到這等情景,便禁不住衝動,想立刻破壞他們以取而代之。
這時,她們想追求的,並非那位男性,而只是為了反抗另一個女人。這種情感的轉化過程,使女性比較容易交到朋友,畢竟在我們的社會中,愛情並不占據重要的位置。美國的情形便是如此。那裡的男性遠不如歐洲人那麼關心女性。角逐愛情在美國人的生活中只是次要的,故女性結為好友的可能性較大。
知識和心靈層次都很高的女性,當然很容易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拉斐特夫人和賽維涅夫人便是個好例子。她們從年輕到老死,友誼從未有裂痕,情感的熱度亦未稍減。她們偶有爭論,但只是吵著誰比較愛對方。賽維涅夫人的女兒格里南夫人非常嫉妒母親的友誼。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會嫉妒家人跟朋友的感情太濃烈。
這也很容易瞭解。朋友是你的心腹,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幫你一起對付家人。結婚後,許多妻子都會導致丈夫與朋友失和。
只是,我們在論及婚姻問題時也談到,男性有典型的談話方式,只吸引男人,而令所有的女人感到厭倦。這無異是一種奇特的友誼。自有戲劇以來,丈夫和妻子的情人變成朋友,是個諷刺的好題材。這是搞笑的嗎?無疑地,這兩個男人有許多話可以聊,比情人與情婦更加知心。他們誠心交流。男人跟情婦感情會好,往往是因為對方有丈夫。一旦丈夫不願再擔任居中影響的角色,決定出外遠行或乾脆離婚,那這婚外情的關係也會立刻破滅。
於是,我們便遇到難題了:男女間是否有純友誼?能否和男人間的友情那樣單純而愉快?一般人往往持反對意見。大家總是質疑:男女的來往中怎會沒有性的成分?
難道女人(哪怕是莊重的)都不會覺得,自己多少受到男人的掌控嗎?男人若在女人身邊,自由地像朋友一樣相處,從不感到有何欲念,就是反常了。
無論如何,情欲的機制會自動發生作用。
為了要征服女人,男人絕不會完全的真誠。他不但會嫉妒其他的男人,內心還會掀起波瀾,讓自己無法平靜地思考。
朋友間需要信任感,兩人的想法、經歷與期望會愈來愈一致。但愛人相處時,只想取悅對方,信任感還是其次。而兩人的想法與經歷會摻雜了許多狂亂與怯弱的元素。
友情能帶來安全感,朋友會細膩地照顧你,為你保守祕密。愛情則是一種強大的愉悅感,但威脅感也隨之而來。因此有人說:「朋友犯錯的話,哪怕情節再重大,你還是會原諒他。但戀人不忠實,哪怕只是細微的過錯,你也不會寬恕他。」友誼的價值在於,你能在他面前自由自在地放任自己;愛情卻令人擔憂,讓你終日心神不寧,唯恐失其所愛。在狂熱的激情中,誰還會表現諒解、寬容與有智慧的那一面呢?唯有不愛的人才是如此。
許多人會拿出實例來反駁我們。雖然歷史上許多人物,包括文學家,看來都有男女間的純友誼。但其實這些例子都是虛幻的友情,並可以歸納成三種類別。
第一類是弱者。他們心中有愛的雛形,但因為沒有勇氣表達,所以放在內心深處。普魯斯特細膩地描繪了這種不夠強大的男子。女人光憑直覺就能識破他們隱藏的心思,但因為敬重他們,所以還能一起相處。
對於這些童話似的人物,她們也會說幾句溫柔的話,做一些俏皮的舉動。
她們當對方是朋友,但終會為了情人而放棄他們。盧梭、法國作家儒貝爾(Joseph Joubert)以及瑞士作家阿米耶爾(Amiel)都有這樣的女性朋友。有時,女性自己有童話性格,在這情況下,她跟男性友人就會有曖昧的友誼。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法國社交名媛雷卡米埃(Juliette Récamier)女士。這些友誼雖然具有愛情的色彩,卻暗淡得可憐。
第二類是老年人。他們想從友情中尋求慰藉,因為已過了戀愛的年紀。這個時期最適合男女結交為好友。為什麼?因為我們那時風采已經不再了。既無法賣弄風情,嫉妒也沒有用處。他們心中只有陳舊的回憶與過時的觀念而已。
正因如此,老年人間的友誼都是精神性的,並帶有一些惆悵的韻味。
老少配的友誼比較複雜,但也挺常見。年輕放浪的才子如拜倫,就與年長的曼普納夫人結為好友。曼普納勳爵在晚年徹悟時,也與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有一段美好的友誼。不過,年紀較長的那位朋友,總不免感到對方太冷淡。這種關係也許稱不上為友誼,其中一人單戀著對方,雖有感情卻很落寞。
第三種則是過去的戀人。他們曾經有甜蜜的回憶,而現在只剩淡薄的情感。如果分開時沒有失和的話,他們就會從愛人轉變為朋友。在所有男女的純友誼中,這一種最為自然。
兩人之間已經沒有性吸引力,但回憶仍在,連結也還在,所以非陌生人。
有鑑於過去的情感,他們避免再有嫉妒之心,也不賣弄風情。此刻,他們可以自在地成為夥伴,既然都那麼熟悉彼此,他們的友誼會比一般朋友更緊密。跟同性友誼比起來,這種友誼全然不同,多夾帶了一些不安的情緒。
以上便是衛道人士對於「男女間是否有純友誼」的質疑。要回應這些批評並不困難。有些人只用欲望去衡量男女關係,但這種價值觀非常狹隘。男女間不但可以有知識的交流,甚至比同性之間更流暢。歌德說過:「求知欲強的女學生加上有教學熱誠的男老師,就會成就最美好的友誼。」
有些人認為,在這女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底下,其實藏著潛意識的欲望。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欲望能激起求知欲,消滅虛榮心!就天性來說,男女之間相互合作與欽佩,比著競爭更有益。在這種關係中,女性可以順利地同時扮演她兩種角色:她賦予男人精神力量與勇氣,而單身的男人不曾獲得這種鼓勵。
兩個年輕人若透過知性上的交流而走到婚姻的路上,那他們的愛情就會充滿熱情和力量,而且非常踏實。有共同的理想與任務,夫妻生活就會有穩定的重心。他們沒有不切實際的幻夢,而是逐步地實現想法。而且在忙碌的工作中,空閒時間便減少了。我們前面談到,事實上,不少幸福的婚姻數年後都會昇華成真正的友誼。他們互相尊敬並重視心靈上的交流,是最美好的一種友情。除了結婚,男人和女人還是有機會成為可靠、難得的知己。但對他們來說,友誼就不會比愛情還重要。作家勞倫斯曾寫信給一個女子,內容奇特又殘酷。
這女子向他提出要求,想成為知性上的朋友,勞倫斯答道:「男女間的友誼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所以,我不要你單純的友誼。妳尚未體會到各種情感,還無法理解靈魂與身體如何融和在一起。我不要你那種片面的情感,如你跟其他朋友的關係那樣。」
勞倫斯說得有理,他的論點值得深入討論。我和他一樣相信,單純的友誼,不論是知性或感性的,都不是女人生活中基本的情感。女人受到身體因素所影響,而且程度遠大於她們自己所以為的。她們在感官上所喜愛的人,在她心中永遠占著首位。不管哪位愛人提出什麼要求,她一定會先放棄男性好友,無論對方跟她在精神上有多契合。
女性最大的危險在於用愛情來包裝友情,在男性朋友面前賣弄風情,以及用思想來掩飾她的欲望。男人若聽任女人如此擺布,那是更危險。在幸福的愛情中,人都會對自己有信心,但在那種關係絕對找不到。瓦雷里有言:「愛情真正的價值在於,它在能增強人全方位的生命力。」
相對地,曖昧的友誼只是愛情的幻影,那反而會減弱生命力。男人以為自己快要用愛征服那位女人,但總是猜不透對方的心思,所以不禁懷疑自己,覺得自己無用。勞倫斯還說:「我拒絕這種微妙的友誼,因為它會損害我人格的完整性。」
關於男女間的友誼,這複雜的問題至少有兩種解決辦法。第一種是友誼結合愛情,所以他們的關係有精神與肉體兩種層面。第二種是彼此各有均衡的性生活。這樣,欲望獲得滿足的女子,不會再暗暗地把友誼變成不完全的愛情。
勞倫斯又說:「要成為朋友,就要全心全意跟我結合,不要那分裂又虛偽的片面情感,所有的男人都憎恨它,我亦如此。因此,問題在於找出你完整的人格。唯有如此,我和你的友誼才能實現,我對妳才有衷心而親切的感覺。」不管是男人或女人,若在生活中忘記了身體的重要性,才是真正不理性的人。
接下來就自己去看書嘍《人生五大問題》推薦給您~
(編取自 人生五大問題:法國傳紀文學大師剖析愛情、教養、友情、社會與幸福的奧祕 一書 /作者:安德烈.莫洛亞 /本文經 時報出版 授權刊載)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