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身心自療法》這些症狀都與長期壓力有關!活得心累,人生也變黑白了!

評分: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1 vote, average: 5.00 out of 5 (5.00 星 / 1 人)


許多人對生活都會感到厭倦與疲憊。工作一項接著一項,待辦清單上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就算肚子餓了,也只能擠出一點時間扒兩口飯吃。當然這樣很容易有胃灼熱的問題,但我們只有時間吃點胃藥,然後再繼續忙碌。每一天結束時,我們感到心力耗竭,卻無法順利入眠,起床時還會感到焦慮。除此之外,還有令人困擾的慢性疼痛。《BMW身心治療法》一書接著說到..

很多人持續在節食,但卻越減越肥。很多時候我們無能為力,只能尋求醫療手段以應付焦慮、憂鬱、失眠以及消化不順暢。除此之外,我們可能還有免疫性疾病,甲狀腺、關節與皮膚都出了問題。不論我們怎麼改善,這些症狀都越來越嚴重。每一項藥方都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副作用,身體的負擔便越來越重。

想像一下,是否有可能,生活與工作依然繁忙,但不再感到心力耗竭?你是否想要在飲食過後感到精力充沛,而不是更加疲憊或胃腸不適?你是否想過得健康,每天早上起床都感到心情愉悅、精力飽滿?我想,每個人都希望人生充滿生氣,症狀消失與常保健康。上述這些境況全都有可能實現。

許多症狀都是相互連結。疲憊可能與失眠有關,而腸道問題可能會提高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壓力是生命的常態,但當它失去控制時,就會對我們的健康與福祉造成負面影響。但我們可以學著改變,以處理我們的無意識反應。從整合醫學的角度來看,身體各部位相互連結,牽一髮而動全身,而壓力荷爾蒙所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可說是疾病的重大導因。

我們的身體通常能應付短期壓力,但時間太長、負荷太大的話,就會導致嚴重的疾病。糖尿病、憂鬱症、心臟病、免疫問題、呼吸不順甚至包含癌症,都與嚴重的長期壓力有關。數據顯示,長年下來,壓力會累積在大腦以及DNA中,並造成慢性發炎等有害的影響。目前主流的醫療趨勢是「身體哪裡有不適感,就服用相關的藥物」,而不是去探求症狀的根本肇因。在診間中發現的症狀,也許有百分之七十五都能歸因於長期壓力,那麼我們就應該去探尋它們的根源在哪。

我一開始接受的是藥師訓練,根據課堂上所學,藥物可以治療絕大多數的症狀。安舒疼(Advil)可停止疼痛;消化咀嚼片(Pepto-Bismol)有助於解決胃部不適;依那普利(Vasotec)可降低血壓。我很快便理解到這些都只是權宜之計,而我希望為人們的生命帶來更大的改變,因此我選擇成為醫師。藥師按照處方配藥,我則變成在開立處方的人。

面對疾病時,醫師的專長是「為它命名、制伏它並且咒罵一番」。我承認這種醫學模式能有效地處理各種症狀,但卻並非治癒患者的最佳途徑。每當我試著改用整體且全面診療方式,診所等候看診的排隊人龍就會更長。

我很快便意識到,當前的醫療體系並未提供足夠的時間、資源或與訓練,讓內科醫師發揮所長,去探究問題的根本肇因。我們用最新的科技與藥物去治療症狀,卻忘記治癒始於患者對自己身心狀態的了解。但直到變成患者,才體驗到醫療體系中的不足之處。之後,我才開始積極地將「整合式照護」作為我行醫的核心焦點。在我自己的治癒過程中,我大量應用身心療法,並理解到,雖然醫療手段有助於緩解症狀,但療效要持久,就要先從心靈層面著手。我對患者使用整合式療法後,證實了這個觀點。疼痛、焦慮與睏倦都是壓力過大所引起的症狀。

為了延續物種生存,大腦的運作原則就是要不計代價地保護人身安全:偵測威脅、避免受傷且追尋快樂。不管做什麼事,我們都會尋求最省力、最有成效的方法。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人類的生活環境不斷改變,但從遠古時代就設定好的大腦神經路徑依然維持不變。現代人大多不再需要提防毒蛇猛獸,不用日日擔心自身的生命安危,但恐懼與焦慮感依然時不時出現。對於大腦來說,現代生活的壓力就像遠古時大自然的威脅一樣,會令它啟動備戰的反應模式。神經系統不斷地受到觸發,長久下來人就會生病。

整合醫學專家詳細劃分了心靈與大腦的各項功能。大腦整合了身體各部位的神經,包括在顱骨內的神經元,並負責傳送與接收貫穿全身的化學訊息。心靈在想什麼,大腦就會跟著運作。而心靈包含情感、知識與直覺,所以人類對事物才會有感受、覺察、想法、念頭以及思索。心靈是人最好的朋友與支持者,能幫助我們發展韌性。但如果心靈充滿了恐懼、疏離或與反抗的情緒,它就會變成我們生活中最大的絆腳石,阻礙我們前進。

內科醫師大多不去探究疾病各方面的系統性肇因,也不著手處理症狀的真正源頭,最終患者只得接受更多的診斷與檢查,並承受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進而增加社會的醫療負擔。看看美國與加拿大兩國驚人的醫療支出,就知道光是治療症狀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把重點放在患者身上。因此,我們必須改從全人醫學的角度看待疾病,如此才能真正改革醫療環境,而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不論是醫師或患者,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關係。

若你想改變心態,以喚回自己的健康並且改變整個人生,《BMW身心治療法》本日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醫師一般只會把重點放在症狀,所以會詢問患者哪裡不舒服,而患者也大多會接著指出病痛的位置。這種問答簡要又直接,但卻迴避了問題的根源

試想,如果醫師能問患者「昨晚睡得如何」,就能知道他夜晚的作息,並解讀他深層的身心感受。若患者表達:「大兒子感冒,小嬰兒又哭個不停。」這樣我們就知道他的失眠原因。若是患者說:「我好害怕,我的心臟不知何時會再次停止運作。」那我們就知道他對死亡有極大的恐懼。透過這種具體的問答過程,我們才能知道患者的生活關鍵要素,並以此確認治療的方向,有效維持患者的健康。因此,面對患者時,在我們不再只關注症狀與疾病,而是先去了解他生活的整體健康狀況

這幾年來,我的研究領域拓展到功能醫學與荷爾蒙,成為認證合格的更年期臨床醫師,並且與達萬(Nishi Dhawan)醫師共同創立了西岸女性荷爾蒙調理診所(Westcoast Women’s Clinic for Hormone Health),為數千位患者提供全面性的整合式照護。透過特有的醫療手段,我們推廣全人醫療的概念。直到今日,我持續向各界傳遞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包括醫學院的學生以及社會大眾。

你在本書《BMW身心治療法》所讀到的內容,充分反映出我所受的正規教育、研究領域以及我的臨床經驗,後者包含許多患者(包括我)的成功故事。你將會知道,自律神經系統原來是我們祖先得以生存下來的關鍵,而這項原始的防禦系統如今又成為我們生活的阻力。我也會解釋,壓力荷爾蒙如何攻擊大腦,而大腦卻恰恰是壓力荷爾蒙的生產者。

生活若不斷承受龐大的壓力,大腦就會在全身各部位誘發出壓力反應,從呼吸系統、腸道、肌肉到免疫系統,結果全身上下充滿大小的症狀。

寫《BMW身心治療法》這本書的目的並非要質疑當代的醫療實務,也不是要貶抑飲食、基因以及其他要素在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依舊得設法去消除這些致病因素。我提供簡單而實際的方法,讓讀者能改變心態與生活方式,並在短時間內變得更加健康。學習這些方法,等於是將健康的責任交回到你自己的手上。我希望你能夠明白,長年的負面情緒與壓力會造成大大小小的症狀。因此,管控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樣神經系統才能為你工作,而不是處處與你作對。

現在回想起那場可怕的意外,我總覺得,它帶給我一件珍貴的禮物。我因此學會管控神經系統,改變個人的身體狀態。我重新設定心靈的運作方式,讓身體用正面的方式回應壓力。身為內科醫師,我研發了一套全新的醫療方式,也更有能力去提升他人的健康狀況。我的病患們都重拾健康的人生!這麼有效而實用的方法,我一定要跟大家分享。希望本書會是你健康旅程的起點。你將會學到內在對話與深層信念對健康有多麼重要,重新設定思考模式,你才能帶領自己做出健康的決定。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去打造更健康的身體吧!

延伸閱讀:

剩下的就自己看書嘍~超減壓的BMW身心自療法》推薦給您 博客來79折優惠連結金石堂85折

(編取自 超減壓的BMW身心自療法:哈佛醫學專家教你重新設定身心狀態,對抗疼痛、焦慮與自律神經失調 一書 /作者:蓓兒・帕瓦 /本文經 時報出版 授權刊載)

超減壓的BMW身心自療法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5.00 星 / 1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