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有了孩子,我還是我自己! 孩子的需要,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需要..
(親子教養、溝通)我現在理解了,任何一個為人父母或者打算做父母的人,都在承受某種無形的壓力..
★有了孩子,我還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我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是年輕的媽媽。她和老公工作都很忙,白天拜託老人家照顧孩子。有一段時間她有一個苦惱,就是孩子習慣了和外婆一起玩耍,晚上被父母接回家就很不樂意,堅持要跟外婆一起睡,這讓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硬要把孩子帶回家吧,孩子哇哇大哭,朋友也狠不下這個心。孩子那麼小,不懂得父母的心情。外婆也很為難,又心疼外孫,又對女兒感到抱歉。老公遇到這種事也不方便說什麼。朋友找我,問我有沒有這樣一種理論:「孩子從小跟爸爸媽媽睡,會為身心健康會帶來更多的好處。」假如這個結論成立,她就可以更理直氣壯,堅持把孩子接回家。可惜,我沒有這種理論。
我在想,這種理論真正的用途在哪裡呢?也許她希望用這個說法鎮住自己的父母:「這是為孩子好。」也許用來爭取老公的支持:「這是為孩子好。」
也許是在心裡對哇哇大哭的孩子交代:「寶貝對不起,我知道你不樂意,但這麼做是為了你好。」她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東西,來調節與父母、丈夫以及孩子之間的關係。這個東西就是「為孩子好」。但她真的只有這一個東西可用嗎?
我問她:「妳想接孩子回家嗎?」
她兩眼發光,點點頭。我說:「那就好了。妳是孩子的媽媽,晚上想接孩子回家睡覺。這是妳作為媽媽合理的需求,妳可以用妳自己的方式。」
我把「妳」這個字說得很重,意思是「管他們呢,妳有妳的權利」。她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但是想了一會兒,又覺得不對了:「但是孩子不願意啊!孩子的需求是跟外婆一起睡,他哭鬧打滾不跟我們走,怎麼辦?」
我說,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妳有妳的需求,人家有人家的需求。大家的需求不一樣,免不了會有衝突。」重點是,衝突並不壞,它是人際關係中的必經之路。從小到大,誰沒經歷過衝突呢?每個人都在衝突中學習各種應對的策略。像我這位朋友,在職場上也是處理衝突的一把好手,,如果放到職場以外的場合呢?
「生活中我可以撒嬌啊!」她恍然大悟。
「好辦法,」我心悅誠服地說,「妳可以試試跟孩子撒嬌。」
沒想到這段簡單的對話,給我的朋友帶來了相當大的觸動。她後來跟很多人講這件事情,有些人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比如有人說:「這個觀點太可怕了。利用孩子滿足大人的需要,把孩子當成什麼了?」
朋友轉述了這句責難,我心裡忍不住想反唇相譏:「不然呢?難道當初想生孩子的時候,有誰問過孩子的需要嗎?」
好,我終於鼓起勇氣說出了這句話。
我自己也是一個父親。有一天,我和一位老師談到教養孩子的煩惱。我很懊惱地發現,我對女兒表現出的不耐煩,其實是在處理我自己的衝突。我有點自責,讓女兒承擔了不該她承擔的東西。老師非常體貼地寬慰我:「沒事的,孩子從來都在負擔不屬於他們的東西。當初就是為了滿足大人才被送到這個世界的。本質上已經這樣了,後邊還在乎多那一點半點嗎?」
這句寬慰真是溫暖人心……涼透脊背。
我一開始難以接受這個說法,聽上去太過於刺耳。刺耳是因為它刺破了一些真相。我甚至感到有必要先為這位老師辯護,比如她是一個優秀的母親,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仔細一想,這件事跟她是不是母親,是怎樣一個母親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是想拿「母親」這個盾牌,替她防禦來自哪裡的暗箭呢?
我現在理解了,任何一個為人父母或者打算做父母的人,都在承受某種無形的壓力。
一種不言自明的壓力就是:你必須從孩子的利益出發考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切為了孩子」。
父母應該是無私的,一切應該是為了孩子。但這導致我們對很多真相視而不見。我也是當了好幾年的父親,才敢於說出相反的事實:
從頭到尾,我是為了我自己。
就像文章開頭我那位朋友,她到處尋求理論的支持。但她差一點忘了,她一直都有充分的權利,表達和爭取她想要的一切。
因為「媽媽」的角色太過於重要,她對自己的需求視而不見。就像時刻頂著一個易碎的又比自己貴重十倍的花瓶往前走,怎麼會走得安穩?
但在我們的文化語境裡,做一個「好媽媽」、「好爸爸」要比做「自己」正確太多了。父母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就算傷害孩子、剝削孩子,也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不累嗎?帶孩子本就不容易,更何況時刻還要哄騙自己。
真的,這篇文章裡我說了很多可能不正確的話。這裡我還要多加一句:
孩子的需要,並不是世上唯一的需要。
我那個朋友後來告訴我,她後來對孩子撒嬌,求孩子回家睡覺了。
「效果不太好,」她笑道,「他每次一做鬼臉,說不要,不要,我就敗給他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全家人對這事的態度都輕鬆了不少。」
我問她:「你自己的感覺怎麼樣呢?」
她說:「我沒那麼難過了。現在每天死纏爛打,還挺好玩的。」
是什麼不一樣了呢?我的朋友說:「因為,我把我的需要表達出來了。」
時常覺得,「為了孩子」這種聲音太整齊也太正確了。不僅形成了外部的壓力,而且決定了每個人看待這件事的固有思維和視角。彷彿無論怎樣獨特的人,從成為父母的那刻起,人生之路就換上了另一條跑道,只能像育兒書上的父母那樣,過著「科學育兒」的生活。但真相不是這樣的,不應該是這樣的。
所以我願意世上有這個不同的聲音,提醒我們:有了孩子,我還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我自己。
(編取自 為什麼都是我的錯?:知名心理學專家教你梳理家庭的多重矛盾,解決親密困境、育兒難題、關係黑洞 一書 /作者:李松蔚 /高寶書版 授權提供)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