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錯中學」的孩子最健康!做大人的,別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

評分:2 votes, average: 4.5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4.5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4.5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4.5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4.50 out of 5 (4.50 星 / 2 人)


讓孩子盡量的嘗試新動作(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家中的榻榻米真是很個理想的遊戲場所),也不必怕孩子犯錯。愛因斯坦說:一個沒有犯過錯的人,也沒有嘗試過新的東西..

文:洪蘭

「錯中學」的孩子最健康
動作和技術都是越用越靈光,越練習神經就越活化、越大條;
做大人的,更別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

有次去美國開會時,我特別抽出空檔參觀了一所幼兒園。

這所在當地頗富盛名的幼兒園沒什麼玩具,卻有個很大的沙坑,學校後面有片樹林,天氣好時,孩子就在樹林中野餐;我看到園中的每一個孩子,臉上也全都帶著笑容。

✔跌倒了?爬起來就好
這所幼兒園的老師對我說:「最好的玩具是同年齡的玩伴,實體的玩具反而會限制想像力的發展。」他們鼓勵孩子「假裝」自己是太空人、恐龍、木乃伊,甚至植物,儲藏室也真有很多道具,可以讓孩子隨興裝扮。此外,老師也盡量讓孩子自理在園裡的生活:自己上廁所、自己疊睡午覺的被,甚至自己端湯,「只要教會他們如何端,就可以讓他們端,大人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如果跌倒了呢?「沒有關係,爬起來就好,人生誰沒摔過?」

老師指給我看一個東方小女孩,雖然才四歲半,卻很會做事。她是新移民的下一代,媽媽不會說英文,所以老師特別拜託我「等一下用中文跟她母親說,她把孩子教得很好」。說話間,媽媽準時來接孩子了,一聽到我用中文跟她打招呼,就馬上說:「怎麼辦呢,別的孩子都好能幹,一切自己來,只有我們家妹妹到現在都還要我一口一口的餵飯,也不會自己上廁所,我好擔心學校不要她。」我驚訝地跟她聊了一下,馬上明白了,這孩子的「問題」出在母親身上。

人都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喜歡被人呵護,這位母親因為沒有上班,生活重心全在孩子身上,她必須送孩子去幼稚園,好盡快學會英文來幫她做翻譯;也就是說,是她離不開孩子,而不是孩子離不開她。她說,她在家是「讀秒」地等著孩子放學,難怪老師說她都很準時。

她口中孩子「不會」做的事,其實那小女生都會做,但在家中沒有必要會做,因為媽媽樂於替她做──有人抱,為什麼要自己走呢?有人餵,為什麼要自己吃呢?

一位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書的朋友說,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是平日動得不夠;身體的動感和平衡感,是要從爬、翻、滾中練出來的,越練會越好。他說二次世界大戰前,沒聽說過哪個孩子有這問題,戰後美國越來越富庶,孩子越生越少,公寓越蓋越高以後,這問題才出現。他說小時候跟人家打架,你若跑不快,打架的本事不好,別人還不屑跟你打呢!因為嫌難度太低、刺激不夠。他認為現在的孩子缺乏「野放」,是軟腳雞。

海明威(Ernest M. Hemingway)曾經只用六個淺顯的單字:「For sale: baby shoes, never used.」就表達出為人父母最深痛的悲哀。海明威的本意是:一雙嬰兒鞋還沒穿過就要賣,表示這孩子來不及長大便夭折了;但是現在這故事有新的解釋:可能是父母收到的嬰兒禮物太多,孩子還來不及穿,腳便長大了;或是孩子都是用抱的,根本不必穿鞋。

✔大人要放手,孩子才能放膽
動作和技術都是越用越靈光,身體越練習,神經就越活化、越大條。再怎麼陌生的動作,做了一萬小時後,就變成專家,因為那條迴路已經自動化了。更別說大腦還有可塑性,可以變通,就算先天有些不足,它也會徵召別的區塊來幫忙。我就讀過一個好例子:

曾經有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左腦枕葉和顳葉交界處掌管字母辨識的梭狀迴發生病變,神經細胞死亡,電腦斷層掃描的片子上是個黑洞,所以醫生認為,她一定無法閱讀了──連字母都不能辨識的人,如何去閱讀?但是她到了十一歲時,卻閱讀無礙,醫生用核磁共振儀觀察她時,這才發現,原來是她大腦右邊的梭狀迴活化起來幫助她分辨字母。

又如沒有手的人,他們的腳很靈活,可以替代手的功能,生活一樣可以自理。在核磁共振的影像上,我們看到他們運動皮質區處理腳的地方變得很大──原來處理手的那塊地方,整個搬到腳這邊來了。

所以父母不必緊抱著孩子,不必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整天擔心他會受傷。挪動家具,創造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盡量的嘗試新動作(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家中的榻榻米真是很個理想的遊戲場所),也不必怕孩子犯錯。愛因斯坦說:「一個沒有犯過錯的人,也沒有嘗試過新的東西。

(Anyone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has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不管哪個孩子,都是從錯誤中學習的。

大人不也經常必須「做中學」嗎?犯錯當然更是免不了。大人要放手,孩子才能放膽,孩子必須要身手矯健、有勇氣、有創意,才能在二十一世紀出人頭地,不是嗎?

(編取自 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 一書 /遠流出版 /作者:洪蘭 /博客來 授權刊載)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4.50 星 / 2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