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躁不安缺乏集中力? 問題竟出在房間? 房間的雜亂就如同內心的雜亂!

評分:3 votes, average: 4.33 out of 53 votes, average: 4.33 out of 53 votes, average: 4.33 out of 53 votes, average: 4.33 out of 53 votes, average: 4.33 out of 5 (4.33 星 / 3 人)


你可能不曉得這跟自己的人生問題有何關係吧,只見他一臉疑惑地望著我..為何房間雜亂容易焦躁不安、容易缺乏集中力?

文:枡野俊明,沖幸子

先來談談有關「禪與掃除」最重要的話題吧。

某天,我有幸和一位年輕男士談話,他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上遇到了煩惱,因此想嘗試坐禪,看看能否破除心中的迷障。

那位年輕人住在公寓裡,於是,我問了他一個問題。

您的房間整理得很乾淨嗎?

整理:房間雜亂容易焦躁不安、容易缺乏集中力..

他可能不曉得這跟自己的人生問題有何關係吧,只見他一臉疑惑地望著我。

我很少打掃房間,所以房間裡很亂。不過,我一個人住,也沒給別人添麻煩,所以也不覺得困擾,反正──純粹是一個睡覺的地方罷了。

聽完他的答案,我明白這位年輕人的問題何在:他有極大的觀念謬誤。

一個人的心靈狀態會顯現在房間的環境。住在勤加整理、有條無紊的房間,心靈也會跟著安定下來,對自己想做和該做的事情也會非常清楚。因此,這樣的人鮮少受到多餘的不安或煩惱侵擾。

乾淨清爽的空間,自有整理和淨化心靈的作用。

相對的,住在滿是雜物、無地立足的房間裡,就會不曉得自己該做什麼,這種人缺乏集中力,心情焦躁不安,動不動就產生各種煩惱而鬱鬱寡歡。

待在雜亂的空間無法讓心情平靜,虛妄執迷也容易浮上心頭。屋內越是骯髒雜亂,心中就越受雜念支配。

所以,房間的雜亂,就如同內心的雜亂。

因為你的心亂,所以你的房間亂。你是沒有給別人添麻煩,但你自己卻受到雜念所擾,不是嗎?有心坐禪是好事情,但,在坐禪之前,請先整理房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吧。」我對那位年輕人說。

其實,也不只是這位年輕人──有些人根本不在意自己居住在髒亂的房間裡,他們明知動手掃除絕對比較好,但就是怕麻煩而選擇置之不理,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

說不定正在閱讀本文的諸位,也有同樣的毛病吧?

然而,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放任骯髒的房間不管,等於把骯髒視為理所當然,對骯髒的感覺已經麻痺了。這也顯示你的內心亂象有多嚴重,希望大家務必正視此一問題。

人類的天性是很懶散的,稍有不慎就會苟且偷安,遇到麻煩的事情就想得過且過,打掃住處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一段時間沒打掃,房內就會積滿灰塵,到處堆滿雜亂的東西,畢竟人心是好逸惡勞的。

要防止這種現象,請先整理好周遭的環境,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吧。

好在人類一到乾淨整潔的空間裡,嚴以律己的心情就會更加強烈。過去怕麻煩而懶得清理的小小髒污,只要一發現,就會當場清理乾淨,這也是心靈整治過的關係。

掃除是整治和控管心靈最重要的第一步。

好在人類一到乾淨整潔的空間裡,嚴以律己的心情就會更加強烈

✔掃除是在砥礪自身心性

有句禪語叫「一掃除二信心」,意思是掃除為首要之務,完成後才會產生信仰之心。拭去所有塵埃,保持空間乾淨整潔,方見心靈安定,信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培養堅定信心,清淨的空間是不可或缺的。沒有清淨的空間,就無法保持心靈的安定與美麗,此乃禪學的基本思維。

是以,在禪僧修行的寺廟裡,「掃除」和「坐禪」是同等重要的修行功夫,必須徹底實踐才行。一天要掃除三次(早飯前、上午時分、晚飯後),大殿和各個廂房都要用抹布擦乾淨。風勢較大、灰塵較多的日子,還要多掃除一到兩次,腹地的掃灑也要視天氣變化隨時進行。

打掃得如此用心,寺廟裡幾乎是沒有塵埃的。腹地和大殿也非常乾淨,走廊甚至跟鏡子一樣光亮整潔。

然而,修行僧還是每天勤於打掃,這是為什麼呢?

掃除之目的不在清除髒亂,而在砥礪心性。

寺廟的修行僧對掃除的觀念如下──

「要以磨練自我的心情來擦拭地板。」

我們天生都有純粹無瑕的心靈,嬰兒的心更是沒有一絲陰霾,「佛性」(成佛的可能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

隨著年紀增長,人心逐漸染上各式各樣的塵埃,佛性也變得晦暗不明。欲望、憤怒、執著、嫉妒、偏見之念尤以為甚,這些毛病不處理,就會像頑強的污垢一樣,盤據在心中萌生各種煩惱與雜念。

受到這些惡念影響,最終苦的還是我們自己。換言之,我們要時刻砥礪心性,以免心中染上塵埃。

若說坐禪是「靜態修行」,那麼掃除就是「動態修行」了。掃除的時候,集中心力掃除就好。專心清掃、專心擦拭,專注於眼前的每一刻,此乃禪修的根本,也是砥礪出佛性的方法。

整理術:每除去一分髒污和垃圾,心靈和情緒也就多輕鬆一分..

每除去一分髒污和垃圾,心靈和情緒也就多輕鬆一分。除去陰霾,便能安定內心。

大家在打掃家中時,一開始都會感到很麻煩,無法集中心力打掃。

例如房屋的角落不好打掃,就嫌麻煩而置之不理。即便發現有些地方沒掃乾淨,也寧願改天再來處理。住在髒亂的房子裡,心靈的雜念會特別強烈,也就更懶得打掃了。

這時候,不必感嘆自己軟弱,或是勉強自己克服缺點;而是應該集中在打掃的過程,以更勝過往的集中力,細心打掃就好。心懷雜念掃除,掃除就只是單純的苦差事。

重點是心無旁騖,集中在眼前的作業。以無念無想之心活動身體,如此一來心靈自然整肅,一發現有沒掃乾淨的地方,也會立刻前去打掃乾淨。

打掃完以後欣賞整齊的房間,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

那種清爽的氣息,就是成功砥礪心性的證據。

✔欲整治心靈,先從行為下手

約束自己的日常舉止,也同樣是禪的修行。

禪學講究「行住坐臥」,日常生活的一切皆是修行。

「行」指移動,「住」指靜止,「坐」指坐下,「臥」指躺臥;這四種行為在佛教稱為「四威儀」,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包含其中。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我們的行為舉止無一不是修行。因此無論睡覺、清醒、吃飯、上廁所、洗澡,我們的舉手投足都有明確的規範,以及規定好的口訣和順序。所謂禪的修行,就是約束平日的作為和言行舉止。

行為端正,心才會端正,這就是禪學的思維了。

禪是一種心靈上的修行,要端正內心就得先從行為下手。

一個人的行為輕慢,是不可能修煉心性的。有心修行的人,要先匡正平日的言行舉止。用這樣的方式整肅外在行為,好好控管自己的生活。如此一來,心靈自然端正,言行和身段也會變得謙和有禮。

反之,行為不端,心靈和言語自然不端。

例如,我們學生時代放完暑假,一回到學校就會發現,有些乖乖牌開始染髮、衣衫不整、講話變得粗魯⋯⋯等等,相信大家都很訝異吧。那是受到壞朋友的影響,導致平日行為舉止不端,連帶影響到心靈和說話的方式。

把房間弄得髒亂不堪、躺在沙發上吃點心、講話或使用筷子的方式變得粗魯,這些行為不端乍看之下不是什麼大問題,其實恰恰證明了我們的內心混亂。

端正心智非一朝一夕可及,所以要先端正行為,保持溫和有禮的說話方式,以這種按部就班的方式,端正內心。

前面也有提到,一掃除二信心,禪學重視掃除的原因就在這裡,想端正內心就得先端正自己的言行。掃除是麻煩的事情,大家很容易偷懶或是任性地敷衍了事,因此才要好好打掃庭園和地板,藉以砥礪自己的心性。

乾淨的空間,自有端正言行的效果。
不執著的柔軟思維,便會隨之而來。

延伸閱讀:
斷捨離不難,難的是:以為自己什麼都需要..
點亮生活?溫暖家之【餐廳燈,廚房燈】瞬間改變氣氛的燈光搭配!
忽視家裡環境就是忽視自己,與解毒的肝臟產生共鳴的客廳整理法..

*想要改變人生的關鍵,在於找出自我的價值,回歸初心。美好生活的關鍵不在於「獲得」想要之物,而在於「捨棄」不必要的東西。人際關係也是如此。整理之術正是呼應內心的渴求,透過整理外在的環境,同時也在整理自己的內心;而「掃除」不單是拋棄多餘物品或整理房間的行為,同時也是拂拭內心塵埃(例如欲望、執著、虛榮、嫉妒等等),恢復心靈清明的作業。

(編取自 禪與掃除:禪學思維X德國式整理術,趕走雜亂,重拾珍愛,整頓身心69條心靈富裕的法則 一書 /大好書屋 /本文由 博客來 授權刊載)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4.33 星 / 3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