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40歲的嶄新開始]步入40歲後,最好封印起來的三句話

評分:2 votes, average: 5.0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5.0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5.0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5.00 out of 52 votes, average: 5.00 out of 5 (5.00 星 / 2 人)


40歲既是生活依舊忙碌的階段,也該是好好坐下來思考回顧的時候,重新「客觀地認識自己!」不再執著於累積至今的經驗,隨時做好準備接受新的事物..

文:松浦彌太郎

我們一忙起來,很容易忘記停下來想一想。

「該做的事」太多,連喘個氣、稍微歇息的時間都空不出來。

我想目前40歲左右的人,大多是如此一路忙碌過來。如果說20歲是成人的起點,到40歲的這二十年之間,我們做為一個成熟的大人,想必都付出了相當的心力在過活。

40歲:「該做的事」太多,連喘個氣、稍微歇息的時間都空不出來

回首這一路,有幸經歷了各式各樣的事,相對地學習到的事物數量也很可觀;習慣的事物愈來愈多,也努力學到了一些活下去的智慧。雖然辛苦,在日復一日的忙碌當中,我們依然盡力儲備足以繼續走下去的力氣。

可是,就這麼繼續傾全力奮鬥下去,真的好嗎?

而且,真有辦法一如往常繼續打拚嗎?

40歲既是生活依舊忙碌的階段,也有想要好好坐下來休息的時候。畢竟體力不比從前,三十多歲時不曾體驗過的疲累感逐漸浮現出來,精神上也不斷有煩惱生出。

「這一路走來,究竟都幹了些什麼?」

「已經不年輕了,人生接下來應該就是下坡路了吧。」

懷抱著這些煩惱,許多人不由得停下腳步蜷起身子,甚至就這麼縮在原地,無法再踏出下一步。

可是煩惱再沉重,停在原地不去面對,答案難道會自己冒出來嗎?

而且一直煩下去,其實也非常痛苦,不是嗎?

在40歲的此刻,有人繼續向前衝,也有人止步不前,而成功與不成功的人數,恐怕差不多是相同的數字。在我認為,對這兩種人來說,40歲都是走向一個全新起點的大好機會。

步入40歲後,最好封印起來的三句話

把70歲定為人生顛峰,首先必須捨棄會阻礙我們下決心的想法,讓我們從平日會無意間說出口的一些話著手吧。

無傷大雅的言辭,有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侵蝕自我的咒語,在此列出三句我個人覺得不要說出口比較好的話語。

✔第一句是:「我不做這種事。」

這句話聲明了自己願意做什麼、不願意做什麼,等於是把自己嵌入了固定的框架。正因為滿40歲,不論是人際關係或工作方面,一路走來已養成了一套應對方式,有著自己的堅持,導致遇到狀況時便容易說出這句話。從今天起,把這句話忘了吧。要是執著於「一路以來的堅持」,未知世界的大門將不會為你開啟。

✔第二句話是:「抱歉,我不知道。」

不曾接觸的知識、文化或新技術,雖然沒有必要全盤接受所有新事物,在你說出「我不知道」的瞬間,鐵門便拉下,當場斬斷了學習的機會。一旦放棄學習,你便踏入了老化的過程。

✔第三句話是:「人生就是這麼回事啊。我現在這樣很就滿足了。」

結婚了,孩子也有了,房貸還有多少多少要還;在公司的職位、這輩子所賺得到的錢,就都是那樣了。「我已經清楚地看見下半輩子就這樣了,接下來我只要為孩子盤算將來,然後找到一點生活的樂趣就足夠了……」這麼說的人,恐怕早在三十五歲時便陸續拋下許多事物,懷著半放棄的心態過活;講難聽一點等於是過著自暴自棄的日子,這樣真的太悲哀了。

那麼,你的心態又是什麼呢?請不時做一下自我檢視。

步入40歲後,最好封印起來的三句話

有堅持並不是壞事,重點在於拿捏。一路走來的堅持與開放的心態,能夠兼顧兩者,才是讓你40歲之後的人生發光發熱的祕訣。
不再執著於累積至今的經驗,隨時做好準備接受新的事物,獲得更多的成長、更加耀眼,而這份光芒將在日後成為身邊的人的助力。

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因此我總是時時提醒自己,別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

✔製作20歲到40歲的年表

在40歲停下來思考時,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客觀地認識自己」。

我們都覺得自己很了解自己,事實上,許多的自我認知都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模糊不明,至少我個人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要讓模糊的印象變回鮮明,以做到客觀認識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製作個人年表。請仔細回顧你40歲之前做了些什麼,你會驚訝地發現有些原本覺得「不久前才發生的事」,竟然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

突然說要來做年表,你可能會覺得相當困難,不知該如何著手。但製作年表的訣竅正是在於:別把事情想得太嚴重。

首先請準備筆記本或白紙,畫下一道線,在線上隔出二十個間隔代表二十年,接著把每一年發生的事件填入相應的位置,一想到什麼就直率地寫下,總之請先從這個作業開始著手。

找到工作、換工作、遇到某個重要的人、結婚、搬家、生子等等,想到什麼都全部記下來。

約略想過一遍,把想到的都立刻寫下,其實花不了多少時間,但這畢竟只是「約略」。這二十個間隔當中,很可能出現連續數年的空白,或是怎麼都想不起來發生過什麼事的時期。

「三十三歲到三十五歲這段時間,我究竟做了什麼?」

「我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只有『找到工作』唯一一件值得提的事嗎?」

在40歲停下來思考時,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客觀地認識自己」

可能有人會因此感到不安,請放心。我當初在製作年表時,剛開始也是很多事情都想不起來。此時請先停下筆,靜下心來看著這張東缺西漏的年表,慢慢地回憶就自然湧出來了。

「對了,這時候認識了那個人。」

「他幫了我一個大忙。」

曾經有過的失敗、開心不已的事、和誰起過爭執,往事一點一點地被喚醒,個人歷史就這麼浮現出來。

透過這個作業我才發現,原來遺忘了好多事。而且不可思議的是,望著年表,我自然地會站到客觀立場,彷彿眺望著這叫做「松浦彌太郎」、似我又非我的二十年歷史,如此一來,撰寫年表突然變得有趣了。每當又想起一件往事,就宛如斷斷續續的電影情節被接了起來似地,我開始著迷於年表製作,而且是以客觀自我審視的立場。

我想恐怕每個人在20歲到40歲的二十年間,都有過起起伏伏。談過戀愛、面臨過挑戰與失敗,當然還包括身為成人所不得不面對的無數現實。

就這麼愈填愈多,年表也愈來愈亂。「二十四歲那一年發生太多事情了,寫不完啊」,或是「三十八歲那年我換了工作,其他好像就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大事了」。人生有濃有淡,個人年表很難像教科書上的歷史年表一樣均衡分布。

所以,想到什麼便記下的作業告一個段落後,不妨拿起另一張白紙重新謄寫,同時還能再次梳清過往的人生經歷。若謄寫當中又想起了什麼,繼續加進去即可。

做出個人年表,帶給自己極大的安全感。
因為你不再質疑自己:「這二十年來,我都做了些什麼?」

看著寫下的年表,每個人一定都有過克服困境的經驗。你會訝異地發現:「噢,沒想到那時的我還滿有擔當嘛。」不論是工作或生活上,由於想起了許多往事,你會因此拋去不安,拍拍自己的肩說:「太好了,我沒有渾渾噩噩過日子。」心裡自然湧現對許多人的感謝之情。

我當初製作個人年表,共花了三個星期。可能有人會訝異於「居然需要花那麼多時間!」我卻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因為製作年表,是讓40歲的自己迎向嶄新的三十年所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

有幸活了四十年,一路走來做過許許多多的事,要是不曾回顧審視,任年歲繼續增長,實在太寂寥了。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停下來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的軌跡,為踏上人生新起點做準備。

我覺得努力回想個人歷史所花的心力與時間,都是非常值得的。因為每個人的年表裡,都埋藏著許多寶物。

(編取自 給40歲的嶄新開始 一書 /麥田出版社 /博客來 授權刊載)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5.00 星 / 2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