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裡錯了?付出這麼多,你沒滿意過..《重設你的人際邊界》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無論是什麼情況(即便是最惡劣的),生活中的所有選擇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你的決定會導致什麼結果,卻無法掌控——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當患者初訪諮詢室,通常就希望能有所收穫——讓生活更好過,而且能對自己與生活感到更加自在。
只要理解焦慮和憂鬱是由大腦造成的,就能帶來勇氣;只要病患認為自己不是到了「末期」,他們的病情其實是「正常」的,就不會覺得自己像瘋掉一樣,而是知道自己的心智只是照著大腦正常機制運作而已。如果一個人無法承認這個事實,只會壓抑自己的症狀,而非治好病因。這個道理可以套用於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包括家裡或職場的人際關係。
我經過20多年的研究終於得到結論,人類的行為都是基於一些根本的自然機制運作,這就可以解釋我們做了什麼事,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無論你是開小莫里斯(Morris Minor,英國車品牌)或賓士,都只能將你從A點載到B點;小莫里斯跟賓士都不可能幫你燙襯衫、煮晚餐或倒飲料。而你的旅途體驗,可能會因為駕駛的車輛而截然不同。同樣的,我們被控制行為的基本原則影響,讓事情複雜化、生活更多變、效率更低一點、甚至更戲劇化,但這些都是不必要的。
這樣的評價無關好壞。如果你喜歡戲劇化的生活,就可以依此設計進行。但你真的有成功「設計」自己的生活嗎?還是覺得自己被丟到一臺不斷旋轉的烘乾機裡,永遠想不到究竟是誰一直猛按開關,最後恍惚醒來就發現自己坐在心理醫生的診間裡?你該問的問題不是「這樣難道不對嗎?」,而是要問「哪裡錯了?」,或者更明確的來說:「這樣做是不是沒有用?」
一般人要改變現狀的先決條件,就是感到不安。所以必須確保病患不會太過焦慮,導致他不想改變,卻又要有「剛好」的不安促進改變。就像著名童話《三隻小熊》(Goldilocksand the Three Bears,最早出現在一八三七年英國作家莎賽[Robert Southey]的作品集)裡熊寶寶的粥一樣,溫度不高不低剛剛好。
我們來看看實務上的三個案例,以及我在處理相關案例時,通常會問的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案例一:怎麼做都不對
中年男子亞倫,抱怨他太太總讓他覺得「內疚、痛苦」。他怎麼做都不對,而且更糟糕的是,當他認為自己終於「做對」事情的時候,他太太很快就讓他覺得自己又做錯事了!
案例二:你沒給我安全感,有事暪我
安妮和彼得是一對年輕夫婦,他們穿著時髦,看來經濟條件很不錯。兩人都從事高薪的工作,是幾近完美的一對佳偶。他們在交談、甚至互相抱怨的時候,都會保持眼神接觸,然而安妮卻覺得彼得還是有所隱瞞。彼得說他已盡其所能的坦誠,只是有時候會不小心忘記一些事情的小細節,也認為這些細節不值一提;不過他也承認,有時候為了保護安妮,不會鉅細靡遺的說出一切,免得她過度操心。安妮對此很不滿,甚至覺得自己遭到背叛,沒辦法繼續相信彼得。安妮抱怨彼得沒有給她安全感;彼得卻說安妮讓他覺得內疚、不是一個稱職的伴侶,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案例三:老媽好難搞,再努力都被嫌
中年婦女寶琳想解決與年邁母親的問題,這些問題讓她的生活很痛苦。無論她做什麼母親都只會抱怨:「我又沒要妳這樣做。」、「妳這樣做還不夠!」或「妳會不會做太多了?」她只會抱怨、從不傾聽,而且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話。寶琳的開場白是:「她讓我好憂鬱……。」
以上這些案例有什麼共同點?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每個人都覺得被「逼迫」做了不情願的事,或者產生了抗拒的感覺。你也許會感同身受。但這些陳述每次都不禁令我想要反問:「『逼迫』你?怎麼逼的?」
沒人能夠強迫你產生感受或想法,甚至逼迫你做任何事情。案例三當中,母親有「逼」女兒做什麼嗎?如果任何人對你有所要求,皆需要尊重你的意願、個性、以及信仰——或者可以不管這些,用一把槍抵在你的太陽穴上。當然最後這種方式太極端了,如果你跟人家說自己是被逼的,那這種方式才有說服力。
但事實上,最後仍舊是你自己決定要屈服於這些要求、說法以及威脅。即便用槍抵著你,會有生命危險,但最後要不要聽從,還是由你自己決定。想一想從古至今的各個烈士,他們寧死不屈,拒絕放棄自己的目標,從來沒有任何人可以「逼」他們慷慨就義。
我費盡心思得不到預期的反應
無論是什麼情況(即便是最惡劣的),生活中的所有選擇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你的決定會導致什麼結果,卻無法掌控——而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都不喜歡這種不確定的感覺;大家都想知道事情接下來會怎樣發展,最好還能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就像有句老笑話說的一樣:「你想要逗上帝笑嗎?那就把你的計畫告訴祂!」
如此的錯誤觀念——透過我們自己的行動,可以決定對方的行為——製造了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期望、希望、計畫,對方會有符合我們預期的反應。而當希望落空,通常會怪罪自己或對方,累積心中的不滿。還記得詹姆斯嗎?他送老婆一束花,老婆卻一頭霧水。他忽略了自己買花的真正理由:他深信妻子會喜歡他買的花,也將因此更加深愛他。他覺得老婆會因為這樣對他表達愛意。
如你所見,如果我們心裡有所意圖和期望,就會變得非常敏感。我們經常覺得對方的反應會和自己的想像一樣,並依據當下的感受或期望來判斷。然而我們經常忽略、甚至否定自己一開始的動機。承認自己的付出有其目的(例如:「讓她快樂我就會快樂」),進而使自己內在的想法「見光死」,這種感覺好像有點尷尬。至於我們是否需要隱瞞真相,其實並非重點,而且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
總歸一句話,沒有人能夠令你開心、快樂,是你自己把功勞歸於對方的。
(編取自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 一書 /作者:喬治‧戴特 /本文經 大是文化 授權刊載)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