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麩質食物?自我檢測麩質過敏,輪替性飲食習慣,遠離麩質過敏的方法..
你常吃麵條、麵包嗎? 你知道你在慢性食物過敏嗎? 麩質 敏感的疾病在臨床表現上有腹脹、腹痛、腹瀉、便祕、不安、憂鬱、頭痛、疲倦..等問題,而 麩質 (小麥)食物在生活中又隨處可見,該怎麼吃才能更健康呢?
文:何兆芬
有患者表示要戒含麩質食品實在很難,我的建議是,回到阿嬤時代的飲食習慣就好了!古早時代,人們三餐吃飯或吃地瓜,點心也多是米製品。台灣本來是盛產稻米的地區,小麥食品是最近幾十年才開始普及的,所以,需要戒麩質的人可以參考阿嬤時代的人怎麼吃。
除了早餐外,點心與消夜是一般人常用麵包、餅乾、蛋糕果腹的時刻。基於健康原則,建議睡前三小時保持空腹不吃宵夜。若晚餐吃得比較少,加班回家肚子很餓,可以煮青菜肉片湯,搭配海苔與幾顆核果類食物充飢。
*我們先來了解何謂「麩質」?
自一九五五年以來,世界上的小麥產量增加了十倍。如今小麥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常食用的主食,因為它可以磨成麵粉,儲存相對容易,而且用途很廣,可以變化成為各種食品。
小麥中的麩質會降低肌動蛋白(actin)的濃度,增加腸子的滲透度,引起T細胞的發炎反應。因為小麥食品在生活中太常見,例如麵包、蛋糕、餅乾、麵條、饅頭、包子等中式點心,因此特別需要小心,請注意食物輪替的重要,主食要常替換,點心不宜用麵包、餅乾等果腹,以免攝取過多的麩質。
乳糜瀉就是最常聽到,對麩質敏感的疾病。二○一七年《美國聯合醫學期刊(JAMA)》發表了有一篇關於乳糜瀉和非乳糜瀉麩質敏感症(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NCGS)的回顧性文獻,從二○一○∼二○一七年,共整理了七十七篇期刊。
這篇文獻告訴世人上述兩種疾病是常見的,雖然都是對麩質敏感,乳糜瀉的發病機轉是從先天免疫反應到後天免疫反應全部到位,而非乳糜瀉麩質敏感症發炎的層級只到先天免疫反應。
也因為免疫反應沒有這麼全面性,所以沒有絨毛萎縮的現象。臨床表現上雖然有腹脹、腹痛、腹瀉、便祕、不安、憂鬱、頭痛、疲倦等問題,但沒有吸收不良,例如:貧血、骨質疏鬆、不孕、皰疹樣皮膚炎等表現。
非乳糜瀉麩質敏感症目前沒有可以檢測的標記,建議可以用glutenchallenge(麩質測試)的方法,每天吃八克的麩質(大約兩片麵包),吃一週,接下來的一週完全不吃麩質(麥製品)觀察上述的症狀是否有改善!
上班族在辦公室不要放餅乾等食物,不要隨意加入「團購下午茶」的行列,用米果、少許核果類或水果(避免常吃太甜的水果,芭樂、蘋果是較好的選擇)當點心比較健康。
輪替性飲食是解決之道
因為蛋白質大分子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所以,食品加工發展出透過水解或是發酵的技術,讓蛋白質分子變小。
但研究又發現,現代人好發過敏,恐怕跟植物的種植、牲畜的養成、食品加工的過程脫不了干係,尤其是食品加工使食物發生了變性,讓我們的免疫系統無法辨識,將之視為敵人。
戒麩質,解決之道在於輪替飲食,我給病人的口訣是「一週二十一餐、一樣食物不超過三餐」,以小麥為例,我們一週總共要吃二十一餐,麥製品請勿超過三餐。即使是無過敏、無自體免疫疾病症狀的人,一天三餐中最好有一餐是米飯或其他的主食,不要餐餐都是麥製品。
「二十一餐、不超過三餐」標準看似嚴格,但要思考當今食品加工當道,我們會吃進很多看不見的食物成分,例如:美乃滋、蛋糕、餅乾裡都有蛋,所以就算我們一週只吃三顆蛋,但實際吃進的蛋的份量遠不止三顆。
輪替飲食也是多樣化飲食,以早餐為例,除了麵包、饅頭之類的主食外,我們還有飯糰、蒸地瓜、烤馬鈴薯、水煮玉米之類的主食可選擇,再搭配不同的蛋白質與纖維來源,早餐可以吃得很多樣、豐富。
另外,要吃當季、新鮮的食物,盡量選擇原形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少吃醬料,須知我們有時只是對一整包餅乾裡的防腐劑過敏,避開添加物就能減少接觸過敏原。
*何兆芬-胃腸肝膽專科醫師
超過15年的腸漏研究、14年的自閉症研究。
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於長庚紀念醫院擔任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離開後前往美國學習功能醫學,至西雅圖功能性醫學總部上課,從此一腳踏進功能性醫學的領域。
從傳統的器官學,用更深入的分子生物學、免疫營養學、細菌學的角度來照顧所有亞健康的患者。
在傳統西醫治療器官疾病的基礎上,多學習了「功能性醫學」,發現將醫學徹底融入生活型態與飲食、營養之中,才能真正照顧到全方位的健康,使身心靈達到平衡舒適的狀態。
了解到醫學的確不但能治「已病」,更能治「將病」,甚或預防「未病」。
在門診時我常對病患解釋,腸壁就像房子的牆壁,靠近管腔的黏膜層好比油漆和水泥層,上皮細胞層好比磚塊層。如果油漆水泥剝落磚塊裂開,則雨水強風就灌進來了,住在屋內的人們就必須立即起身動作,拿鍋碗瓢盆接水,拿毛巾膠布把縫堵住,就好比黏膜固有層的免疫細胞(T細胞、B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全員出動準備應戰。
更可怕的是,補東牆又漏西牆,處處崩裂樓就塌了,人就生病了,戰爭要拉到什麼層級?身體能否儘快恢復,就看體內生態系(菌腸腦軸)能否儘快恢復平衡,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免疫系統。
而消化道絕對不只負責消化和吸收,長達九公尺的腸道是由好幾個結構和功能專一的段落組合而成,為了維持每一段腸道的平衡,有不同的黏膜和上皮細胞及特化的免疫細胞!而腸神經系統有五億個神經元之多,稱為第二個大腦,整個消化道的神經傳導物質和荷爾蒙的分泌經由菌-腸-腦軸影響了人的情緒、食慾和睡眠。所以,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在西元前三世紀就曾說過:「所有的疾病皆始於腸道。」
因此,腸道的保健真的很重要,好好對待自己的腸道,就等於保健康。
吃麵變笨又變胖?▾專家解答精緻澱粉中含有麩質,潛藏健康危機
延伸閱讀:
【腎上腺疲勞】實行美味且無麩質、無酪蛋白、無糖的飲食
大家開始關注的「無麩質飲食」~麩質不耐症、小麥過敏及乳糜瀉..
(編取自 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 一書 /作者:何兆芬 /本文由 三采文化 授權刊載0728)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