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初老現象」嗎?青春已逝,可惜當時未能明白..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容易感概,以前不懂的現在慢慢懂了!…以前年輕的時候怎麼感覺不到呢?「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了!」「不要固執、計較、愛面子!」「要及時行樂,活在當下」對於「擁有與失去」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在開始有了初老現象之後,顯得不一樣了..
文:王浩一
我想,當退休朋友說《菜根譚》,他們已經跨入「初老」門檻!
我有一些LINE的族群,有父親方面親戚的、母親方面親戚的、高中同學、大學同學、愛喝紅酒的、愛嗑話兒的……當然也有一些工作任務編制的。沒什麼驚人的族群對話,就是使用訊息保持一些關係,交換想法等等。近兩年,有幾個年紀相仿的老同學,他們陸續退休,有一陣子總會頻頻傳LINE或長或短,那些類似長輩文的小文章,讓我多了心思:
人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不必處處計較,寸步不讓。
有利時,要讓人;有理時,要饒人;有能時,不要嘲笑人!
再好的緣分也經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
想的太多,容易煩惱;在乎太多,容易困擾;追求太多,容易累倒。
每一段都是句句珠璣,但是我怎麼覺得他們都「初老」了?書寫的人開始老了,慨然同意的人開始老了,傳訊息的人也開始老了,他們感慨這些言簡意賅的小句子,我倒是感慨他們的傳訊舉動。這些耐人尋味的話語短句,年輕時,都是耳邊風;中年時,這些叮嚀都是天邊雲,抬頭看覺得爽朗好看,低頭問他們剛剛看的雲長什麼樣子?不記得了。怎麼這些名言、話語像是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這本書列為「處世三大奇書」之一),以前沒空看,即使看了也覺得「說得好,文筆佳」,僅此而已。
我們也來看看,《菜根譚》的小小部分內容: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網路上也有檢視清單,當你自覺疑似有初老狀態時,有幾個日常檢查的項目:便利商店的發票變少了?開始攜帶保溫瓶出門?開始勸誡朋友少喝酒?喝茶愈來愈講究,吃飯開始變清淡?性情變得溫馴,不輕易與人發脾氣了?熟人面前話語開始叨叨絮絮談養生說保養?
開始覺得江山如畫,喜歡揪團旅行?在臉書上貼出同學會踏青的照片,同時向未出席的老同學喊話:「不要固執、計較、愛面子!要及時行樂,活在當下!」「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了!」
當聽到一些晶瑩剔透的關鍵字,便覺得這些話語都好有智慧喔!以前年輕的時候怎麼不多察覺多警惕?我以為這個也是「初老現象」之一。孔子對於「進化」有所自覺體會,他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惑」不為外物所迷惑;「知天命」懂得自然的規律法則;「耳順」表示自己可以聽得進不同意見了。其實,要對人生智慧的話語產生深深感觸,那是要走過了自以為是的封閉與執著,開始懂得不抗拒,才會有所呼應生命無常的理解與生活曲線的包容。
可是,當你拍案叫好,急著把「同感到不得了」的這些「人生守則」傳出去給朋友、晚輩,不管他人收到之後的反應,這個舉止的潛意義是:「這麼棒的智慧你怎能不知道?」甚至還有「追悔」的潛意識:「我怎麼這時候才領悟?」
《孤獨管理: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這次要告訴我們的事:
努力擁有與快樂失去,是人生的一條有趣曲線
其實,人一輩子要追悔的事何其多,大可把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人生不同階段好好弄清楚,理解這是「心境進化方程式」,人生觀隨著歲月本來就有不同的主題曲,依序順著拍子起舞,之後,自在過日子即可。
然而這些若有所失,又希望亡羊補牢的不自覺行為,一些認知神經科學學者有了答案:演化使人腦不喜歡「失去」的感覺。不喜歡失去青春,不喜歡失去健康,不喜歡失去快樂,當然也不喜歡手中的金錢失去。換言之,「剝奪」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是很微妙的。企業管理課程裡,一再論述著一個道理:你給一個人加薪一千兩千,他所獲得的「快樂」遠遠不及減薪一千兩千的「憤怒」,這個就是「失去」的嚴重性。
認知神經科學學者又說,「曾經擁有」與「未曾擁有」有微妙的趣味曲線交叉變化,年輕時對「未曾擁有」的事物會有渴望,那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若太年輕,擁有的僅是荷爾蒙與夢想,而到了中年會戮力賺得最大的擁有,可是到了老年增長了智慧與歷練,卻又把這些努力擁有的財富與收藏,分享、饋贈或是「以愛為名」散盡它們。舉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可能可以清晰看懂它—這一條生命有趣的曲線。
巴菲特不僅對投資理財有其一套獨特哲學,生活的語言也充滿睿智,有人將他給年輕人的生涯忠告整理出來,也看得出,那是他自己年輕時的心得:「永遠不要放棄尋找你真正有熱情的工作,和你喜愛的人交朋友,做你喜歡做的事。」要「慎選學習典範」,從你選擇的學習對象,就可以看出你未來的發展。結交比你優秀的人,你才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這位傳奇股神,自謙地說:「我很理性。很多人比我智商更高,很多人也比我工作時間更長、更努力,但我做事更加理性。你必須能夠控制自己,不要讓情感左右你的理智。」他也說:「這麼多年,我的工作是閱讀。我閱讀我所關注的公司的年報,同時我也閱讀它的競爭對手的年報,這些是我最主要的閱讀材料。」這位長者在職場奮發工作,已經超過六十年了。
在二○○八年的《富比士》富豪排行榜上,他的財富超過比爾蓋茲(Bill Gates),成為世界首富。二○一七年七月路透社報導,八十六歲的巴菲特自二○○六年來已經捐款二七五‧四億美元(約新台幣八四七六億元),其中捐贈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二一九億美元左右(約新台幣六七四○億元)。根據《富比士》雜誌,巴菲特在捐贈大筆善款後,身家在全球排名仍居第四。「擁有」需要靠智慧與毅力,「失去」則是需要勇氣和愛心。
年歲與財富齊飛,二○一七年已經是八十七歲的巴菲特也說了:「時間是精采事業的朋友,但卻是平庸事業的敵人。」時間,真是人們最公平的東西,每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人們容易懂得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說的「黃金時代在我們的前面,而非在我們的背後」,那是對時間的珍惜與積極。可是,當對人生世事變化之快有了察覺,深深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年紀來臨,大部分人們不免務實地對「餘命」還剩多少多了焦慮感,也少了安全感。有一場記者會,記者問巴菲特希望後人如何追念他?巴菲特回答:「這個嘛,我希望牧師說:『我的天!他真老!』」對生死的豁達與幽默,大概對那些常常在意「失去」的初老人們,應該有或多或少的啟事。
對於「擁有與失去」的哲學問題,每個人的答案,在開始有了初老現象之後,顯得不一樣了。他們陸續LINE出別人「寫得真好」的文字,除了有「未曾擁有,現在不遲」的分享心理,也多了「青春已逝,可惜當時未能明白」的遺憾。
更殘忍的是,他們已經領悟:「人生最遺憾地從來不是失敗,而是我本來可以。」時間,真是最公平的東西。失業或退休的狀態,就像是退去的潮水,檢驗著最終誰沒有穿褲子。
(編取自 孤獨管理: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 一書 /有鹿文化 /本文由 博客來 授權刊載 11.21)
延伸閱讀:
用錢的方法反映了人生的姿態!先問自己:什麼才是重要的事?
要預防癌症喝蔬菜湯最有效!只要經過加熱,蔬菜的有效成分就變得好吸收
我要的是蘋果,而你是梨子!何權峰:「不需要」就是9成煩惱的解藥
訂閱新文章▸ 如何加入 賀啦!哇哉(小書摘) telegram 頻道?
1.先安裝 Telegram → 2.中文化 → 3.加入頻道/群組
第1步:請先使用「手機」安裝 Telegram:
Android | iOS | 電腦版 | 中文網頁版(免安裝)
第2步 點選連結可將 Telegram 中文化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第3步 手機端點選連結加入【賀啦!哇哉 (小書摘)】
https://t.me/helatw
我有話想說